肥城市安驾庄镇:“一块田”里增收曲

2024-05-20 08:37: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郝晓华 孙慧敏

  大众网记者 郝晓华 通讯员 孙慧敏 肥城报道

  立夏已过,小满将至。肥城市安驾庄镇“一块田”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整体长势良好。微风拂过,麦穗沙沙作响,蓝天白云和翠绿麦浪交相呼应,一幅绝美田园风景呈现眼前。

  “咱这里的地,靠着大汶河,有个种庄稼的好底子!”朱家颜子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涛边说边蹲下向大家展示麦子长势。“你们看看这个麦子分蘖多好,一株苗能长出3-4个穗,今年的夏粮丰收在望了!”

安驾庄镇“一块田”农场(穆姝琪 供图)

  小田并大田 “一块田”开启振兴之路

  安驾庄镇位于汶阳田腹地,高产高效是土地的特色优势。在土地经营方面,安驾庄镇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入手,探索实施了“一块田”改革。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村集体为主体“户户换田 化零为整”,将土地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错落分布的“小田”整合成方正平整的“大田”,发挥土地集聚效益。如今,在安驾庄辖区内,已形成“三个千亩方 三个万亩片”,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除此之外,保持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将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集体由原来每亩收取50元服务费到自种自收,收入实现倍增跃升。“我们全村有480亩土地,通过改革,我们不仅把地块合并,还溢出了40亩土地,对村里来说,又是一份不小的收入。”朱家颜子村是安驾庄镇“一块田”改革的试点村,村党支部书记杜均涛作为全镇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2023年我们村集体靠着经营全村520亩土地,经济收入达到了64.3万元,是前年的3倍!”除了村集体收入实现大跨越外,朱颜子村还探索了“334”分红模式,其中30%用于土地、资金入股群众的分红;30%作为公积金,用于土地公社的农资采购、服务支出;40%用于民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村共63户参与分红12.11万元,最高分到3150元。

“机器人农场”(穆姝琪 供图)

  良种配良法 好种子丰收在望

  安驾庄镇在土地上下的功夫远不止此,“一块田”的模式解决了农村老龄化和空心化导致的无人种地的现实,可如何让土地生产更高效,安驾庄镇又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播下好种子,丰收有希望。第一个精细化,体现在良种的选育上。“好种子是咱种粮的最大保障。”种了大半辈子地,护驾院村种粮大户杜遵东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出好麦子。

  “我们镇上成立了农业公司,从源头为老百姓做好把控,统一测产、统一供种,让我们的亩产赢在起跑线上。”崔国鑫作为镇农业部门分工负责人,在选育良种上,下了不少功夫。为了选出真正出苗率高的好麦种,安驾庄镇培育测产了“济麦22”“太麦198”“太麦196”“山农41”“山农116”等十多个品种,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像是“良星89”,去年亩产达到了1390斤。“这个品种具有很强的抗倒伏、抗病、抗寒等特性,最重要的是,它分蘖能力强,分蘖成穗率能达到95%以上,我看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杜遵东言语中难掩兴奋。

  种下良种,良法也要跟上。第二个精细化,体现在良法的具体运用上。安驾庄镇致力于打造小麦良种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每年投入150万元科研经费,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示范应用测土施肥、绿色植保等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试验,改旋耕整地为深耕深翻,推行3年一深翻,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改大播量播种为半精量播种,构建合理群体;改“一炮轰”底肥为分次施肥,满足小麦不同阶段生长需求。“良种配良法,好种子长出丰收粮。”崔国鑫说道。

桁架喷灌(穆姝琪 供图)

  良机配良技 “一块田”丰收在手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今,在安驾庄镇的广袤土地上,“七分种三分管”却更为贴切。智慧农业的发展,让这片土地上的种植户不用再为管理农田而操心费力。

  在朱家颜子村“一块田”里,植保无人机飞手于衍新持遥控器站在地头,一架大疆T25植保无人飞机灵活地在穿行在麦田上方,飞行、盘旋、起落,一道道“药雾”从天而降,均匀喷洒在麦苗上,不到8分钟,10亩麦田的飞防作业就完成了;在蔡家颜子村“一块田”里,行走式桁架矗立在千亩的麦田中,只需一个按钮,细腻的水雾喷洒均匀,在阳光的折射下亮出一道绚烂彩虹,桁架上“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的烫红大字在绿色的麦田上格外亮眼;走进洼里万亩片区,农技人员只需轻点手机上的启动键,无人播种机械便开始自动播种作业,智能化耕种设备的广泛使用,为汶阳田的现代化大农业注入了“智慧”力量。“天上飞”取代“肩上背”,“会种地”成为“慧种地”,“看护房”变成“操控间”,“老把式”变身“新农人”,安驾庄镇的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迈进。

  “目前,全镇共有新型农机1346台套,无人农场2个,智慧农业示范平台4家,在现代化农机和智慧平台的加持下,通过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我们的农田每亩可节肥20%、节水50%、节省人工成本约60%,降本增效显著。”崔国鑫难掩欣喜,“粮食亩产高、农业成本降、农民收入增。”

  “当前,全镇9.5万亩小麦长势喜人,如果后期再维持较好气候条件,今年小麦的丰收基本成定局。”崔国鑫表示,通过亩穗数考察,今年,安驾庄镇小麦穗数接近往年高产田的水平,大部分都在46万穗以上,穗数在38个粒左右。

  夏粮丰收在即,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这一阶段,安驾庄镇对小麦的管理方向是通过指导农户做好浇灌浆水、喷施叶面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改善小麦生长条件,达到保根、保叶、延长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的目的,让小麦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安驾庄镇农委主任杜秋玲介绍道。

初审编辑:孔维飞

责任编辑:李泽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