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孔维飞
责任编辑:李泽
为坚决守好肥城市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粮袋子”“菜篮子”,肥城市委、市政府守牢耕地红线,努力推动耕地稳步恢复工作,实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止减回增。2021年、2022年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净增加,累计恢复3.4万亩。其中2022年夏粮生产面积及产量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2753亩、1373吨,实现三年连续增长。
扛牢责任有序恢复 保护好桃都人民的“生命线”
面对严峻的耕地“非粮化”形势,肥城市以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为抓手,千方百计推进流出耕地整改恢复和后续复耕复种等工作。“一亩亩流出的耕地,就是一堆堆弥足珍贵的粮食,让人痛心疾首。我们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每一块‘出走’的耕地一点一点找回来,让耕地‘姓耕’,让群众获益”。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于辉说。自2021年11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以来,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扛牢责任、主动作为,积极会同各镇街区、农业农村部门提前谋划挖掘耕地恢复潜力,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计划。在集中恢复行动前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村响”、宣传车等循环播放耕地保护“四严禁”“五不得”,在肥城市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集中恢复行动中,包保干部深入耕地恢复现场开展巡查,采取“日调度、周盘点”的方式摸情况调节奏,确保问题不反弹并积极做好政策结合,让“找回”的耕地享受惠民惠农政策。
党建引领找回耕地 打造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聚宝盆”
安驾庄镇位于“汶阳田”核心腹地,以平原为主,拥有肥沃耕地10万余亩,是肥城市的农业大镇、产粮重镇。近年来,安驾庄镇始终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整治+农户+流转”的模式,把“出走”的耕地找回来,打造村集体增收的“聚宝盆”。去年以来,该镇累计恢复耕地3500余亩,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80万元。在耕地恢复行动中,由村党组织书记当好“领跑员”,镇分管领导当好“指导员”,镇主要负责人当好“督导员”,结合耕地保护、农业补贴政策及各村实际情况,一村一策、一地一策,稳妥有序推进耕地资源恢复。如安驾庄镇东赵村是纯农业村,通过耕地恢复综合整治打造成集中连片农田,村集体手上有了300亩的“一块田”,全程托管契约化管理,年增收20余万元,增强支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激发发展积极性和内动力。朱家颜子村发挥支部“统”的功能和“领”的优势,土地整治升级,提升种植效益,坚持“林、渠、田、路”综合施治,对村内老桑园、“四荒地”、零散地等低效地块进行整治升级,推动土地集中连片、方便耕作,新增成方土地235亩,全部流转到集体自主经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打造成为共赢共富、共建共享的新型“土地公社”,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位于肥城中部的安临站镇,在恢复耕地行动中,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以政府引导、农民参与、企业入驻的发展模式,逐一研究复耕复种工作,鼓励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巩固一批特色产业,建成完善一批管理现代化特色产业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扛起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同时还能在田头耕耘出“甜头”,何乐而不为?
惠农利农提振种粮信心 带领群众找到致富的“摇钱树”
位于肥城西南的孙伯镇,北部峰峦起伏,南部田畴平展,土地肥沃,属“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一部分,统筹处理好了耕地空间和林地空间的关系,坚持“米袋子”优先、“菜篮子”调优、林果业上山。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孙伯所所长仲强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入村入户宣传工作中,一位村党员给他说:“我早就想把自家地的树清理掉种上粮食了,树虽然不用管,但是行情收益低,我家的地肥水源充足,很适合种粮食。我自己也粗略算了一笔账,现在粮食价格行情好,再加上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可比种树有得挣。”在耕地恢复中这样的村民也有不少,他们的观念已在自然资源部门的潜移默化的政策宣传中打起了算盘算好了经济账,从“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桃园镇顾庄村党支部书记顾承银带头把自家种植的树木清理出来,“村民把咱选出来,咱就要带好头、起好调,管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才能管好全村的地,我作为村里的田长更有义务保护好大家伙的口粮田”。他积极想办法、走访入户宣传,给村民算清“当前和长远”账,采取村两委干部连片、党员干部包户等推进措施,推行“村集体+种植能手+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耕地变成“粮袋子”“钱袋子”。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去年以来顾庄村恢复耕地550亩,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肥城市通过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在耕地恢复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任重道远、使命在肩。在耕地保护这场持久战中,我们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人民群众乐不乐意”为衡量标准,努力念好“惠民之经”,耕地“非粮化”问题会越来越少,耕地面积将越来越多。
(通讯员 董锦 王民)
返回大众网·泰安首页>>初审编辑:孔维飞
责任编辑:李泽
6月9日,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公布泰安市城区农贸(农批)市场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工作情况测评结果,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明察与暗访,泰安市城区星级农贸市场5月份得分最高的是大白峪农贸市场。[详细]
《泰安市城区污水处理运营企业污泥处理处置监督管理办法》对督促落实污水处理运营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污泥管理制度,建立评估考核、动态调整及退出机制等全过程管理进行了说明,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污泥处置退出机制,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置水平,并强调了督导考核监督[详细]
《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二十条措施》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系列部署要求,结合泰安市实际,创新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和措施,共分为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态、提升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和抓好组织实施5个方面。[详细]
6月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东平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泰安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在东平大宋不夜城启动,近40项来自全市的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展演。[详细]
为加强警示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月的浓厚氛围,泰安市应急局公开曝光近期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查处的10起典型案例,警示企业增强遵法守法意识,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隐患自查自纠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详细]
6月7日,我市公布了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第十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99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种门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