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晨曦微露,东平县商老庄乡的菌业版图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菌棒在恒温车间中悄然孕育,吊袋大棚内粉木耳舒展新芽。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工厂,从田间原料到精深加工,商老庄乡以“延链、补链、创链”为轴,让菌菇产业破茧成蝶,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延链:从“土疙瘩”到“金招牌”,即食木耳点亮增值之路
走进源欣农业的即食木耳车间,新鲜黑木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经历浸泡、清洗、切片等12道工序,最终蜕变为锁鲜即食产品,身价跃升5倍。这条年产值4000万元的生产线,日均加工10万袋,不仅填补了本地精深加工空白,更以“保价回收+就近就业”模式串联全乡百余农户,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商老庄乡以“全链条”思维布局产业生态,建成集菌棒生产、种植、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年菌包产能突破2000万袋,带动全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500亩。副乡长李渊表示,“从‘论斤卖原料’到‘论克卖品牌’,产业链每延伸一步,农民的钱袋子就厚实一分。”
强链:科技注入“黑土地”,传统菌业长出“智慧芯”
地栽、温室、手动操作是大众对黑木耳种植的传统印象,但在科海菌业有限公司,自动化技术、智慧化管理、多元化发展……让黑木耳种植尽显“科技范”,也让黑木耳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走进商老庄乡科海菌业的生产车间,一道道自动化菌棒生产线映入眼帘,分拣、灭菌、装袋、包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
“采用枣木屑、核桃木屑以及枝丫材为主料,通过智慧化管理、智能浇灌,长出的黑木耳肥厚饱满、色泽发亮、爽嫩可口……”科海菌业负责人商成龙表示,科海菌业的发展印证了“科技即生产力”。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企业启动黑木耳种质资源库建设,计划三年内突破良种繁育瓶颈。从地栽到智慧化种植,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开发,科技补链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创链:粉木耳“破圈”,“小村庄”掀起“粉色革命”
义和堤村的吊袋大棚内,4万只菌包如粉色风铃轻摇,“粉耳1号”耳片晶莹透亮,蛋白质含量较普通木耳高出30%。这种“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新品种,经锁鲜加工后直供北上广高端市场,每斤售价达50元,效益远超传统种植。“明年扩建10个大棚,让‘商老庄贵妃耳’香飘海外!”村支书沈本平指着直播设备信心满满。
商老庄乡以“一村一品”激活特色引擎,通过低息贷款、网红培训、农博会推广,推动粉木耳进军预制菜、菌汤包等高附加值领域。借鉴四川什邡出口经验,商老庄乡正筹建境冷链物流,目标直指一线城市市场。
从黑木耳的规模化生产,到即食产品的精深加工,从科技赋能的智慧菌业,到粉木耳的特色破局,商老庄乡以三产融合之笔,绘就“菌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斑斓画卷。2024年以来,全乡菌业产值年均增长15%,辐射带动2000余名群众增收,真正让“小菌菇”长成“致富伞”,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活水。
正如菌丝在黑暗中默默生长,商老庄乡正以破竹之势,在菌业振兴的道路上蓄力勃发。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创新为犁、以产业为种,耕耘出更加丰饶的希望田野。
(通讯员 郭德瑞)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4月28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举办“坚定发展信心 聚力强市建设”民营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一场,邀请3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推动创新创造”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详细]
4月28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好客泰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泰山景区五一节假期温馨提示》,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孙磊介绍泰山景区2025年五一节假期旅游服务相关工作情况,泰山景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五一假期临近,旅游进入旺季,车流人流大量增加,加之汛期天气多变,极端天气、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各类安全风险上升,生产生活中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0项安全提示请收好。[详细]
25日,市商务局发布了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实施细则。[详细]
近日,我市发布《2025年全市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病虫防治、收获等5个方面,指导农户做好今年谷子生产工作。[详细]
4月24日,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便民价格手册(2025版)。政府定价项目包括自来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电力、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停车、教育、物业服务、重要专业服务等商品和服务价格。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