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王蓬波
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肉鸭自动化笼养基地。(孙英杰 供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林鹏 通讯员 孙英杰 新泰报道
纳入享受有关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金融政策范围以来,新泰市注重发挥财政牵头抓总作用,突出财政资金导向性和撬动性,精准精细扶持,密切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科学高效服务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新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孙英杰 供图)
财金融合 如何融
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凝聚财金合作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工作,新泰市结合当地实际,由财政部门牵头制定了《新泰市享受有关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金融政策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新泰市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金融政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新泰市支行、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新泰农商银行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在市财政局下设办公室,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推动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缓解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动能。专门召开财政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对接会,农业、林业、畜牧、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人行新泰支行、农商行等部门参会,多部门协同融合,畅通融资需求信息对接渠道,精准对接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梳理现有业务,与试点金融政策相结合,多措并举推动金融政策更好地为涉农企业服务。
转变财政扶持方式,畅通实体融资渠道。近年来,新泰市不断将财政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2021年,新泰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尤其是涉农资金,按照“能整则整、应整尽整”的原则,把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在衔接好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前提下,编制《2021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合理规划安排乡村振兴项目和资金。此外,新泰市通过完善融资增信、财政贴息贷款畅通实体融资。新泰市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新泰市新动能应急转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增信、应急还贷服务,应急转贷费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极大地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持续发展。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鲁担惠农贷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等贴息扶持政策,设立风险代偿金规模1000万元,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基金2600万元,已办理贷款贴息及担保费600多万元。
强化央行资金引导,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人民银行新泰市支行积极贯彻落实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精神,充分发挥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一县一品”创建、“金融护航”、“首贷培植”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积极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领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了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人民银行新泰市支行积极发挥再贷款的精准滴灌作用,积极推广“央行资金产业振兴贷”,发放再贷款9.2亿元,是全年同期的4倍,带动发放支农贷款20亿元;积极贯彻落实金融农担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等“双十条”措施,银担合作贷款累放13.7亿元;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推创新推广绿色养殖贷、鲁担惠农贷、强村贷、光伏贷、电商贷、乡村旅游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累计发放绿色养殖贷18.8亿元,支持3056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收;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力实施两项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深化首贷培植,大力推广普惠金融,积极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累计成功培植民营和小微企业2156家,发放贷款16.8亿元。累计发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贷款17.5亿元。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422.8亿元,同比增长10.8%。
推动涉农保险落实,保障农业发展无忧。近年来,新泰市积极申请和拨付财政补贴资金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2020年,共支持新泰市21.9万亩小麦、25.71万亩玉米、29.32万亩花生、2.51万亩马铃薯、0.48万头能繁母猪、50.49万头育肥猪、0.23万亩温室大棚保险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拨付财政补贴资金3401.55万元;截至2021年11月底,共支持新泰市20.78万亩小麦、25.95万亩玉米、29.47万亩花生、2.58万亩马铃薯、29.01万亩公益林、0.7万头能繁母猪、68.92万头育肥猪、0.09万头奶牛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广大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此外,新泰市积极协调财政资金,开展灾害民生保险、农村住房保险,为新泰市居民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亡、房屋损失、抢险救灾及应急救援人员伤亡等提供兜底保障功能。2020年,赔付结算252户,支付赔款226万余元;仅2021年上半年,赔付结算41户,支付赔款184.98万元。不仅能使受灾居民第一时间获得赔偿,还能够稳定家属情绪,有效的化解了不稳定因素,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楼德镇乡村振兴先行区苗庄村蔬菜博览馆(孙英杰 供图)
信贷审批 如何批
近年来,围绕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支持,新泰市充分发挥担保作用,化解涉农企业担保难题,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整村授信”,提升守信主体“幸福感”;优化审批程序,构建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新泰市已召集行政审批、住建、环保、自规等部门,建立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对每个项目逐一对接,主动服务,用足用好容缺办理、农转用等创新机制,加快办理规划、用地、环评、安评、能评等手续,加快项目申报,力争实现项目融资早审批、早投放。
充分发挥担保作用,2018年,新泰市设立了省农担公司驻泰安新泰办事处,推进“鲁担惠农贷”业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转型升级,有效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4年,新泰市出资4000万元参股山东信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8年出资5亿元成立了新泰市金控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创新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的担保模式,对优质农业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减少担保物,降低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其中,累计为鑫基牧业、新辉农业、天信农牧等涉农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担保2.8亿元。为培养小微企业信用意识,构建良好银企关系,支持小微企业便捷获得信贷和快速发展壮大,新泰市设立5000万元小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在金融机构设专户存放,指定新泰金控集团负责风险补偿资金的日常管理,推进全市小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
创新推出“整村授信+样板村”模式,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工作。借助“整村授信”工作开展,以“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村民“信用资本”打造“产业基础良好、村“两委”组织健全、金融基础设施配置齐全”的新型样板村,建立“支行行长+客户经理+农金员”的支农服务体系,按照《新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驻点办公管理办法(试行)》,对样板村内实施客户经理驻点办公。截至9月末,已开展整村授信村庄741个,村庄覆盖面80.72%,授信户数12.10万户;共确定样板村71个(其中:龙廷镇掌平洼村、泉沟镇黄崖村被确定省级样板村),为样板村中环保养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采摘园等新型农业主体客户发放贷款1303户、3.71亿元。121名客户经理累计开展驻村办公9300余次。计划10月末新评选市级样板村20处,新评选省级样板村1处。
优化审批程序,为进一步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现实问题,新泰市在大力推行“鲁担惠农贷”业务过程中,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鲁担惠农贷”业务有机结合,弱化反担保措施,简化担保手续,加快审批速度,减轻借款人融资负担。其中,新泰农商银行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营销调查中心”“风险审查(审批)中心”“放款中心”“贷后检查中心”建设,2020年8月份印发《新泰农商银行零售类贷款“四个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了四个中心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监督管理等内容。截至目前,已完成“四个中心”的各项机制建设,设置综合型网点2家,基本型网点24家,风险审查(审批)中心和放款中心挂靠在信贷管理部,贷后检查中心独立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类贷款及零售类贷款审查审批权限,确保相关贷款按权限审查审批、规范管理。目前,个人贷款50万元(含)以下均由支行进行审批。同时,根据贷款类别调整了贷款办理时限,个人类贷款流程由5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平均数为5天,所需材料数共计5个;公司类贷款流程由5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平均数为5天,所需材料数由9件压缩为5件,多措并举,提高了办贷效率的同时,客户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泰茶田园综合体项目菊花种植区(孙英杰 供图)
资金投放 如何用
如何让财金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及时雨,新泰市积极探索“新产业+新家园+新农村+新农民”乡村振兴路径,全域化、平台化、融合化、功能化、系统化、项目化“六化”联动实施,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全市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新泰市被评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为更好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优势,搭建政银企高效合作平台,破解涉农项目投融资难题,立足全局,科学谋划项目库建设,做到规范管理,规模适度、有进有出、动态管理。2019年,新泰市太公山田园综合体项目,良心谷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入选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对于项目库内的重点项目,按照“成熟一批、办理一批”的原则,对项目库内的项目依次推进。保证金融能够及时、切时注入涉农项目,同时,新泰市加强资金监管,督促承贷主体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规定,规范、安全使用资金,禁止资金挤占、挪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此外,新泰市创新信贷产品,丰富借款主体“点菜单”,保证不同类型的涉农主体都能找到合适的信贷产品,信贷资金注入不同的涉农主体都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近年来,新泰农商银行针对不同类型融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贷产品,同时通过再贷款及政策性贷款投放,全面支持乡村振兴。创新推出“整村授信+样板村”模式,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工作;创新“银行+农业园区+农业产业链”模式,推动上下游产业提档升级;创新推出“绿色生态贷”系列产品,助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电商贷”,助力电商产业发展;区别对待,推出差别化信贷产品。
下一步,新泰市将按照财金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充分发挥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健全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和行业评价制度,切实加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作为资金分配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使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初审编辑:栾晓磊
责任编辑:王蓬波
12月13日至12月19日,泰安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共接收、处理涉诈预警信息14854条。14854条预警信息中,有4614名群众接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10240名群众登陆过诈骗网站或app。[详细]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的通知》,认定156个镇(乡、街道)为2021年度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其中,泰安市7个镇入选,分别是泰山区邱家店镇、岱岳区道朗镇、新泰市小协镇、肥城市王庄镇、宁阳县泗店镇、东平县彭集街道、徂汶景区[详细]
为促进全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弘扬,深入挖掘“山东手造”资源,加快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12月23日至26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泰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将在[详细]
为落实《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探索推动景区门票联动优惠,让更多旅游红利惠及“省会经济圈”城市居民,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决定自2021年12月20日起,面向“省会经济圈”城市发行游览泰山优惠年卡。[详细]
为规范泰安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行为,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会同市教育局研究拟定了《关于泰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予以公示。[详细]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减轻单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费用负担,根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鲁发改成本[2021]1001号文件精神,自公告之日起泰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自愿核酸检测需求的单位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收费标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