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山东新闻

扁担挑出的“馓子王”,35年只做好一件事

2014-05-04 06:5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15岁的时候,跟着家人学炸馓子,她挑着扁担沿街卖;50岁的时候,她用一直沿袭下来的“祖传秘方”,炸出一把把金黄酥脆的馓子,味道无人能及,因此被叫做“馓子王”。五一劳动节期间,大众网记者找到聊城高唐清平镇陈井村的“馓子王”唐桂芝,探访她的制作“秘方”。

      编者按

      生活是奔波的,而奔波是幸福的,当我们为了生计,为了家人,为了心中那个小小梦想,辛苦劳作的时候,劳动是快乐的。在这个五一,大众网记者走上街头巷尾,记录快乐的劳动,分享给予别人的幸福,感受忙碌中的一份恬淡与自得。

      五一特别策划

      劳动最快乐(7)

      扁担挑出的“馓子王” 顾客喜欢最有成就感

      唐桂芝摆在竹筐里的馓子。记者 尹海洋 摄

      唐桂芝的馓子又薄又酥又脆,早市上的人都说她有“秘方”。记者 尹海洋 摄

      早上六点,高唐清平镇陈井村“馓子王”唐桂芝的摊前排起了队。 记者 尹海洋 摄

      大众网聊城5月3日讯(记者 尹海洋)15岁的时候,跟着家人学炸馓子,她挑着扁担沿街卖;50岁的时候,她用一直沿袭下来的“祖传秘方”,炸出一把把金黄酥脆的馓子,味道无人能及,因此被叫做“馓子王”。五一劳动节期间,大众网记者找到聊城高唐清平镇陈井村的“馓子王”唐桂芝,探访她的制作“秘方”。

      早市上的“传奇”:

      摊前天天排长队,半个小时售罄收工

      清晨4:30,天还没有亮,家住高唐县清平镇陈井村的唐桂芝和老公陈树登把炸好的3筐馓子抬到电动车上,向着县城进发。馓子轻、薄、脆,为了不在路途中颠碎,老两口把车速控制在30公里以内,6点才赶到县城湖边的早市上。

      湖边的早市是自发形成的,已有四五年的时间。唐桂芝3年前才开始在这里摆摊。因为来得晚,所以她的摊位已经排到了最北头,但这并未影响售卖热度。三个竹筐才搬下来,来买的队伍就排起来了。这个要三斤,那个要两斤,不到半个小时,第二筐馓子就见底了。到六点半,三筐馓子全部卖光。

      “都卖完了?今天又没买上,下次多炸点啊!”没买上的老顾客在筐子底抓了一把碎末,放进嘴里边嚼边说,“嗯,又香又脆!”

      半个小时就售罄收摊,这样的摊主在早市上仅此唐桂芝一家,以至于周围卖菜的、卖瓜的摊主们都笑着跟记者说:“绝了,她每回来都这样,她炸的馓子跟别家不一样。”

      “馓子王”的传说:

      15岁挑着扁担售卖,把娘家“秘方”带给婆家

      卖完后,陈树登蹲在一边点钱,唐桂芝这才有时间跟记者聊天。“咱这里都喜欢吃馓子,好卖。”唐桂芝今年50岁,一直住在农村,话不多,自始至终记者没听到她说过一句自夸的话。

      相邻摊位的摊主打断她对记者说,“就她一家卖得快,有时候她不来,别的卖馓子的占这个位子冒充,卖得都不行,她有秘方!”正是因为从未被超越,“馓子王”的称号才在早市上叫了起来。早市的摊主们都说,唐桂芝炸馓子的手艺是打小练出来的,是从娘家带出来的“秘方”。

      对这一说法,唐桂芝向记者证实无误。“俺15岁就跟着爹娘炸馓子,挑着扁担到邻村卖,结婚以后又教给婆家人,不过到现在还炸馓子的也就俺两口子了,俺兄弟姊妹干了几年都不干了,整天一身油泥,还累得要命。”

      但说到“秘方”,唐桂芝笑了,“哪有嘛秘方啊,光俺村就十多家炸馓子的,方法都一样。”

      秘方的真相:

      家家都知道这“秘方”,实在俩字难做到

      唐桂芝的解释让几家老顾客不解。“真不一样,你这个面细、没有硬疙瘩!”“掂着也轻,颜色还好看。”几乎每周都要买几斤的居民梁红玉和孙新华罗列出了几条不同之处。“你是怎么做的?”记者问。

      被问得紧了,唐桂芝这才打开话匣子。“你说的硬、沉,那是因为面搓得粗,有硬疙瘩是因为没炸透。”唐桂芝说,馓子本应该是又酥又薄的,但有的人为了能多卖点斤两,把面搓得粗;为节省时间,用大火快速炸,所以会常常炸不透,还有因为油用的不同,炸出的颜色也不一样。“这样做出来的比较沉,同样大小的馓子收的钱就多。”

      唐桂芝说,她的“秘方”就是两个字——实在。“面搓得细细的,盘得松一些,用小火慢慢炸,还得用花生调和油。”唐桂芝说,别人炸60斤馓子用3个小时,她得用4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其实这方法都知道,老辈子传下来的的,就是看咱这一代能不能实实在在的做,实在做出来的馓子肯定好吃,哪里有什么秘方啊!”

      “馓子王”的忧愁:

      “秘方”不能断了代,寻找学徒不要学费

      唐桂芝说,她的做法其实是最“原始”的,但这种方法做出的馓子最受欢迎,每次来卖看到长长的队伍,是她夫妻两人最有成就的时候。“我从15岁开始到今年50岁,断断续续做了35年了,就这么一个做法。”近两年,一直有人找他们夫妇俩,提出收购他们的馓子,包装再卖,都被拒绝了。

      “俺做的这个没有添加剂,存放的时间短,不适合包装。再说了要是他们收走了搀和别的卖,不就砸了咱祖辈的牌子么?”唐桂芝说,现在自己就想着能够把这手艺,尤其是这“秘方”传下去。

      “倒是有年轻的找作坊学,还得交三五千的学费,就怕学的不纯。俺家孩子又不想干,都嫌脏嫌累赚钱还少,但也不能断在我这一代啊。”唐桂芝说,只要有年轻人真心要学,她一分钱不收,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把这股实在劲坚持下去。

      批发市场里过“五一” 农村小店主为家在奔波

      5月2日凌晨4:00,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梦乡当中,山东威海乳山金谷园批发市场内已经熙熙攘攘,无数普通的小商贩、农村小商店店主在这里忙碌着进货分销,换取一个家庭赖以生活的收入,诠释着最朴素的“幸福”。

      自学成才的骆遂:我的面塑要进“非遗”

      骆遂曾经是济南一家大酒店的美工师,也就是菜品雕刻师。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使他练就了一身雕刻绝艺。3分钟完成一个“大黄鸭”的制作,两三天时间可以雕刻出一件“美猴王”......

      海底世界“美人鱼”:观众喜欢我们就很开心

      蔚蓝的海水里,成群结队的鱼群中,她们自由穿梭其间。一个优美的转身,色彩艳丽的鱼尾搅动着海水,引来观众的阵阵惊叹。她们是“美人鱼”,充满童话色彩的名字。在大家享受“五一”假期的时候,她们为游客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美丽。

      早出晚归风餐露宿 老周说为儿子再累也愿意

      “只要高速公路不封,我每天都得出发!”五一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但对于很多劳动者说,这一天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该干的活还得干,不能因为过节就不干了。五一期间,记者跟随博山货车司机老周,采访他每天往返600公里的车轮生涯。

      女售票员的劳动节:六瓶水和一盒润喉糖

      今天正式进入五一小长假,旅游、返乡、探亲的人潮挤爆了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在总站南区,40多位售票员每天24小时轮流上岗,确保旅客出行。他们的“标配”,除了微笑之外,还有六瓶纯净水和一盒润喉糖。

      高速服务区越到节假日越忙 旅客满意就满足

      大众网记者特地驱车来到了京福高速曲阜服务区,目睹了这些在节假日里依然为来往的司机、行人提供着细致服务的劳动者们,“越是节假日,我们就越忙,节日不休息,我们早已经习惯了。”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