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消费快报

药企"会议费"高烧不退 三精制药会议开支为净利15倍

2014-04-19 11:57:00 作者:吴海飞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吴海飞报道:去年年中葛兰素史克在华爆出大规模商业贿赂丑闻,舆论对药企以学术会议等方式给医生回扣高度关注。排名第一的中新药业去年会议费为3.82亿元,而其2013年的全年净利润为3.51亿元,意味着公司每赚100元钱需要花出去108元“开会”。

      

      该开的还得照开……

      羊城晚报讯 记者吴海飞报道:去年年中葛兰素史克在华爆出大规模商业贿赂丑闻,舆论对药企以学术会议等方式给医生回扣高度关注。但从截至目前披露2013年年报的上市药企来看,“会议费”支出有增无减,65家披露数据的公司有三分之二出现增长,合计花去会议费26亿元,中新药业等多家公司会议费支出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净利。有医药代表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去年葛兰素史克事件对药企影响较为短暂,“基本一两个月之后学术会议又照常进行了”。

      8家药企全年会议费过亿

      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商业贿赂被立案侦查,该事件也引发社会对国内药企以学术会、研讨会等名义给医务相关人员回扣的关注。彼时便有媒体报道,国内上市医药公司“会议费”居高不下。

      而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虽然葛兰素史克事件对药企的学术营销带来一定冲击,但多数上市药企销售费用明细项下的“会议费”或者“宣传、会议费”还是出现明显增长。羊城晚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进行统计,截至昨日共有138家医药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有67家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会务费”,占比不足一半。这67家公司去年合计花去会议费共计26.01亿元,而2012年67家公司的会议费总数是25.47亿元,增长2.1%。不过总额增长看似不大的背后是多家公司在2013年未再披露该数据,如振东制药、以岭药业等。

      从会议费出现增长的企业数来看,则完全换了天地。数据显示,67家披露会议费的企业有可比数据的公司为60家,其中39家会议费支出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5%,其中瀚宇药业、达安基因等10家企业出现100%以上的增长,增长最大的恒康医疗则达到了近9倍的增幅。从绝对值来看,依次有中新药业、昆明药业、复星医药、东北医药、同仁堂、华润双鹤、上海凯宝、三精制药等8家公司会议费过亿,排名前四位的则超过了两亿。

      中新药业花近四亿“开会”超全年净利

      数额巨大的会议支出,与给公司带来的相应回报似乎并不匹配,在这些巨额“学术营销”的公司中,多家公司因“开会”费用超过全年净利润而显得较为畸形。

      排名第一的中新药业去年会议费为3.82亿元,而其2013年的全年净利润为3.51亿元,意味着公司每赚100元钱需要花出去108元“开会”。事实上过去三年中新药业的会议支出均持续高烧,2012年年报显示,中新药业的会议费金额为4.7亿元,净利润则只有4.4亿元;而2011年其会议费用为3.16亿元,但当年净利润为2.48亿元,会议费用远远超过了当年净利。

      不过如果按比例来计算,华北制药和三精制药的会议费支出更为畸形。华北制药去年净利润仅有1365万元,但会议费支出达到了3547万元,为前者的2.5倍;而三精制药去年净利仅为646万元,但会议费开支达到了1.01亿,为前者的15倍!

      去年葛兰素史克事件让医药行业的这一“潜规则”遭到重创,为何药企们的“会议费”仍高烧不退?上市公司亚宝药业的一位医药代表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葛兰素史克的事情确实在当时给我们带来很大影响,不过没有持续很久,一两个月之后各种学术会议就开始恢复了,现在基本没什么影响了”。而跨国医药巨头辉瑞制药的一位业务员也透露,目前他们的学术会、研讨会“该开的还是照开”。

      但上述亚宝药业医药代表对部分上市公司会议费畸高表示无法理解。他表示一般来说在本地召开研讨会就是几十人的规模,人均费用不会超过500元,“加上送礼的费用也不会超过一千块,应该是把别的什么支出算到会议费里面了”。不过他也意味深长地说:“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不要总盯着我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国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