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根
时下,常常听人说某某是“直性子”。这种被称作“直性子”的同志往往心直口快,说话不打弯,办事不绕圈儿,颇有些竹筒里倒豆子—直来直去的味道;但“直性子”人心眼直儿、不隐瞒、有什么说什么,有时因“过嘴瘾”、“图痛快”而吃大亏。所以“直性子”容易得罪人,自己也容易受伤害,比如,自己会不经意的对某人某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反咬一口;常常有“好心人”为“直性子”人打抱不平,“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太直,您就原谅了他吧”!
笔者认为,对于“直性子”,大多数人比较喜欢,因为和“直性子”相处,不用担心他口是心非,更不必怕他当面嘻嘻笑,背后另一套。但也有些人不喜欢“直性子”,嫌他们心眼太直,说话办事不看眼色,甚至被贬为“二百五”、“二愣子”。其实,从本质上看,“直性子”还是好同志。比如说,某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到表态发言时,十几个人坐在那里,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主动。有的人“左顾右盼而言他”,有意“跑题儿”,有的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说了等于没说。这时候,“直性子”发言了,张三该当先进,李四该表扬,王五今年没干好,明年再加油儿。一是一,二是二,不添油加醋,公平无私,有根有据,说得大家点头称是,心服口服。想想看,这样的“直性子”,比起“绕弯子,兜圈子“来,哪个更好些?笔者虽然不懂心理学,但我认为“直性子”的一大特色,就是私心杂念不多,各种顾忌较少,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诚于中而形于外,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怎么认识就怎么讲,不搞言不由衷,更不搞“两面派”。这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更因为“直性子”当面敢批评,有利于改正缺点,提高认识,工作进步,实在好得很。
不过“直性子”因为“性子”直,说话无遮拦,不太讲究方式方法,有时也会不知不觉惹人“不高兴”或“得罪人”,搞得很难堪,这就值得注意。要知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喜欢直,有人喜欢曲;倘若遇到素质高、有涵养、讲原则且欣赏你这种直脾气性格的人,那么你提建议还是当面指出他的缺点毛病,他都会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还可能对你“刮目相看”,认为你是对他好,不是“阿谀奉承”的无为讨好,必要时还会“另加重用”;而有的人你敢于直言相谏,他可能认为你损害了他的“权威”,是“大不尊”,那接下来你就有“好日子”过了,“穿小鞋”、“吃苦果”“坐冷板凳”那是迟早的事;有的你直通通批评他,他面子挂不住,可能顶起牛,甚至使人一时下不了台,搞得很尴尬等等;所以说,因时间、地点、对象不同,我们说话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所谓处处“直性子”,难免“碰钉子”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直性子”们“心直“是好的,没坏“心眼”,为人正直善良,不害人,但“口快”未必就好,还有可能因此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甚至被“终生打压”;比如,我们的革命老前辈彭德怀元帅,就因敢于说“真话、实话”而被活活“整死”,教训非常深刻。实践证明,“直性子”遇事还是要先动脑筋,想好再动口,就是说“心直”,还得“理直”。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工作,合乎原则的话才说,否则就不说。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即来源于此;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话前舌头要先在嘴里子打一百个转”,这充分证明“会说话”的重要性。如果“性子直”的人不管人家能否接受,只管自己说得痛快,那等于医生看病只开药方,而不管病人死活,岂能有好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要“直性子”的人好人不做了,好话不说了,“耍滑头”“动心眼”“使绊子”“做小人”,完会违背自己的做人准则和良心道德,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是要学会说话的艺术,做到“圆滑处世”,在这方面,我们应多学学晚清重臣曾国藩的“立言宜慎、多言必败”做人为官之道;唯如此,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残酷的现实“淘汰”,才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因此,奉劝“直性子”的同志对人、对己都能抱着严肃负责的态度,力求使自己的每句话都言之有理,言之有益,切不可信口开河,尤其不能信口伤人。这样就不会伤害或得罪人了,还不会因自己“不会说话”而背上沉重“枷锁”,或终生被“打压制裁”,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