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三分钟”实施已近10个月,效果显然不尽人意。记者调查发现,路上司机在不影响交通情况下,主动熄火的寥寥无几。
从去年10月进入立法程序时,这一规定就引发了支持与反对者的大辩论。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第七十四条规定“在学校、宾馆、商场、公园、办公场所、社区、医院的周边和停车场等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地段,机动车驾驶员在停车三分钟以上时,应当熄灭发动机。”为这场争论画了一个似圆未圆的句号。
近10个月过去,除了APEC蓝那几天,北京雾霾依然严重。
调查
主动熄火者罕见
APEC会议期间,北京天气不错。事后市环保局发消息称,“APEC蓝”期间,机动车限行贡献率最高,达到39.5%。但此论曾引发热议。不过,大量机动车期间的排放确实也是一项重要污染源。
月初,记者用一周时间在北四环中关村二桥、望京商业中心、崇文门内大街东单路口进行调查,发现真正愿意在长时间拥堵或等候红绿灯期间熄火的司机极其罕见。
早高峰期间,中关村二桥四环南侧辅路,车流相当缓慢,由于送孩子上学的车辆密集,大多数车辆都要在二桥南侧短暂停车,后车只能缓慢挪动。由于等候时间过于随机,车辆随时可能前行几米,记者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司机熄火等候。
早晚高峰的早晨8点和晚上5点30分前后,望京国际商业中心东侧,望京街通往大山子路口的路段上,由于路口信号灯为人工控制,记者测算红绿灯周期从3分15秒到5分钟不等。在不同时段的漫长等候时间里,记者分4次沿着4条车道的望京街步行进行统计,每次走过大约15辆车,除去公交车以及诸如“”轿车之类尾气管在车下不便于观察的之外,总计约200辆机动车当中,仅有十七八辆熄火。而且,这还只能说是“疑似熄火”。因采访困难,记者只能是凭肉眼观察车身或排气管是否抖动或排气来判断。
中午12点,东单体育馆南侧路路口至长安街东单路口之间的崇文门内大街,同样因路口过短,经常排成长队,平均每次的等候时间均超过三分半。但记者发现,这里基本没有人停车后主动熄火。
体验
熄火其实也很难
上周末下午,记者在方庄北京二中院路口经玉蜓桥至东单的路上体验了一次停车熄火。在大多数路口,等候时间都不足三分钟,这使得记者不得不时刻紧盯着信号灯。
在天坛东门,因稍有走神,前车开走两三个车位后才启动,被后车重重地按着喇叭催促。而在崇文门路口等候时间稍长,记者熄火两次。由于吸取教训,在前车移动之前及时启动,没有影响其他车辆。进入崇内大街,虽然拥堵严重,但车辆随时移动几十厘米,根本无法在停车后熄火。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余位经常驾车出行的司机。问及是否愿意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停车时主动熄火,司机们的反应较为一致:不愿意。
家住望京西园的魏女士说,在城区驾车她从来不熄火。“关键是北京路口也没有倒计时信号灯,我也不知道要停多久。”如果熄火,还得随时关注信号灯,反倒更麻烦。她认为,如果人人都熄火,恐怕麻烦就更大:本来一个灯能过10辆车,要是大家都在绿灯后重新启动,恐怕通过率就得大打折扣。此外,近期寒流来袭,一旦熄火,空调不工作,车里会很快降温,所以更不愿意熄火了。
有着15年驾龄的的哥侯师傅说,和省油、减少排放相比,他更担心频繁熄火再启动,会损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