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汽车频道 > 行业动态

深圳新能源车涌现候鸟式上牌

2014-10-24 08:59:00 作者:  来源:盖世汽车网
 在广州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之后,出现了车主上牌“候鸟式”迁徙的现象。一些急欲购车的消费者先到周边城市购车上牌,在获得牌号指标后再迁徙回广州。现在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广州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之后,出现了车主上牌“候鸟式”迁徙的现象。一些急欲购车的消费者先到周边城市购车上牌,在获得牌号指标后再迁徙回广州。现在这种现象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从广深等地市场调查了解到,随着地方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正在升温。与此同时,由于广州补贴新方案未正式落地,消费者纷纷选择到补贴更到位的深圳购车上牌,导致两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冰火两重天。

      深圳补贴较广州多两万余元

      今年新能源汽车需求迅速升温的一大推力是国家和各地推广补贴政策相继落地,加上大城市在限购政策中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摇号措施,相比购买传统燃油车有很多政策优惠,这大举降低了购买门槛,触发市场需求。

      “现 在补贴充分的城市,新能源汽车需求都很好。”比亚迪广州经销商介绍,目前市面最热销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在上海的月单店销量可以达到200辆,在 深圳也有近百辆。但由于广州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还为正式实施,影响了实际销量。“如果广州补贴能到位,单店月销量预计可以达到二三十辆。”

      秦 的价格在20万元左右,在深圳、上海等地能获得国家和地方补贴各3万多元,并免缴纳购置税,大幅降低了购买成本。而广州目前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还是实施原 定的每辆车1万元补贴方案,这相对深圳要少了两万多元。这种补贴差价导致消费者纷纷选择到深圳购买或者上牌。更重要的是,补贴未到位导致广州目前新能源汽 车整体市场相对冷清,经销商难以对消费者促销推广。

      深圳比亚迪粤迪店负责人介绍,该店秦每月的订单量有七八十辆,其中来自广州消费 者的购买比例约占15%。目前由于比亚迪产能限制供不应求,消费者要等待一个月才能提车。秦的消费群中,私人购买比例也达到约七成。而比亚迪纯电动车则主 要是公共机构购买,单店月销量为六七辆。

      据了解,广州已经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但还未正式落地实施。广州的汽车经销商介绍,广州对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还高于京沪,并且有新能源汽车上牌专属指标,但目前由于补贴没有真正到位,影响了购买需求。

      公务车采购拉动6成销量

      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8万辆,同比增长达到2.9倍和2.8倍,预计全年将以超过5万辆的产销规模,开 启市场化元年。特别是免征购置税政策从9月起落地后,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万辆,同比增长近11 倍。而这是新能源汽车连续两个月以11倍的增幅扩容,说明厂家扩大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地方保护壁垒的打破也激活了市场竞争。目前 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已经统一收归工信部,并限定各地推广的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这有效打破了以往地方保护的痼疾。在此背景下,汽车厂家加速投放新 能源车产品。在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共有11家内资企业的23款新能源乘用车入围,而下一步包括进口车在内的更多车型 也将进入推广目录。

      目前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力。广东省在珠三角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案中,确定“由政府先期主导 逐步过渡到市场运作”的推广思路,将公交电动化作为珠三角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切入口,同时逐步加大在政府机构、公共机构等领域的推广力度。2013年至 2015年,珠三角地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是4.5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重要示范区域。

      有市场分析指出,按照政 府每年公车采购量约为30万辆-40万辆来计算,其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要求不低于10%,2014年新能源公务车采购量约为3万辆-4万辆。中汽协会秘书长 董扬预测,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万辆。公务车采购将贡献60%以上的销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