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汽车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中国汽车过剩了吗?

2014-04-11 13:48: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9日电(记者王存福  周慧敏  华晔迪)一边是汽车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建厂扩能;另一边却是中国汽车产销量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在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关键时期,已经在不少产业出现的过剩问题,会否在汽车产业再现?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三年来首现供大于求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产量超出销量13万辆。这是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另一方面,则是大批车企一轮接着一轮的产能扩张潮。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等合资车企的速度要快于竞争对手,更是快于自主品牌车企,它们将产能不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根据上海通用的计划,到2015年汽车产能将达到每年500万辆;目前上海大众在建项目有3个,一汽大众将在武汉建立在中国的第五个工厂,按照计划,大众2018年在华产能要达到400万辆。

      之前扩能的理由是,在我国汽车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很多车企都表示产能不足阻碍其占领市场,因此纷纷扩能。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汽车业除了美国和新兴市场之外,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后,中国汽车年销量跨越2000万辆似乎又让汽车业看到了继续高歌猛进的希望。欧美等车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领阵地。

      不过,国内市场需求一旦萎缩,将面临严重的产能压力,交通拥堵、雾霾等末端影响也将加剧。

      中国汽车产能了吗? 

      “我认为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北汽集团董事长在论坛一开始便抛出了观点。他说,但是不存在产能过剩,我国千人拥有量现在是70多辆,和国际平均水平差近一倍。

      话音一落,坐在旁边的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也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4%,是可接受范围。不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期,能源、雾霾、交通等问题整体把产能过剩问题放大了。

      记者注意到,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前提下,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汽车产业已有一定的过剩压力。市场预测2016年左右整个产业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需加以警惕。

      “结构性过剩要依靠市场解决。”徐和谊说,目前还只是把眼界放在国内市场,并没有将国际市场纳入进来。2020年之前,产销量至少要有10%-20%走向国际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大比例,突破30%“走出去”。

      一旦真的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怎么办?朱福寿说,应该回归产业本身,产能建设让市场自我调整。如果未来可能出现一些产能过剩,国家应该指导如何去消化,而不是一味限制。

      部分自主品牌面临出局风险? 

      跳出隐忧,汽车业发展的正道在哪里?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完成国际化、重塑小排量车的价值导向,是否是回归理性的方向?

      徐和谊表示,看好一个市场,先做足做够,再考虑“走出去”。“国际市场看上去很美好,其实风险很大。”

      车企疯狂跑马圈地的背后,却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六连降的尴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0.37万辆,环比下降28.99%,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0%,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

      朱福寿表示,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影响力远远不够,更谈不上规模。或许再过几十年,通过市场自行消化,有部分品牌会被淘汰。

      在出局压力下,部分车企已经把互联网概念融合进去,这可能是汽车运营变革的重要机遇。“未来汽车的发展一定是智能化汽车,汽车这个产业必须要和信息产业深度融合,不走这条路的企业死定了。”徐和谊如是说。

      不断攀升的汽车销量,以及汽车市场在全球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面前,我国汽车业在由大转强的道路上始终难有突破。“企业强而品牌弱”“制造强而研发弱”“引进强而出口弱”。或许,唯“规模论”的刹车该踩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泰安刘洋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