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5点,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汽车分论坛成功举办。此次分论坛的主题是“规模论下的隐忧和出路”,论坛由央视芮成钢主持,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和本报汽车周刊主编武卫强作为嘉宾出席。聚焦更出彩的汽车领袖,碰撞更鲜活的思想火花,此次分论坛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汽车产能到底有没有过剩?
徐和谊:我们国家有三大市,一个叫股市,一个叫房市,还有一个叫车市。这三大市场,车市最健康、最稳健。我们的千人汽车拥有量现在是70多辆,比全球平均水平差一半。去年的博鳌汽车论坛上,十几位汽车业大佬就中国新车年销量的峰值做出了预判,最少的3000万辆,最多的达到4000万辆,平均是3000万到3500万辆。由此,我认为国内汽车业不存在,但是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朱福寿:汽车行业的产能是不是过剩,我有这么几个观点:一是产能过剩是成熟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推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给一定要大于需求。二是从当前汽车产能利用率来看,整体上还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2013年汽车产能是2620万辆,这一年汽车产销是2211万辆,这样一算我们实际的产能利用率是84%。我认为,在80%~100%都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第三个观点是,随着下一步汽车产业的发展,产能规划要到4000万辆以上,如果按照3000万辆的销量来看,很有可能产能利用率就会低于70%,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四个观点我讲讲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汽车企业的经营层对于汽车业发展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制定了庞大的计划。二是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把汽车业作为支柱产业,因为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企业家不能做到理性地、客观地、冷静地去判别什么时候可以开工厂。三是目前的汽车产业政策,包括产能建设都有一个审批,由于审批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导致很多企业难以根据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提前布置更多产能。四是结构性过剩。
汽车产业是一个纯市场经济的产业,应该让它回归到产业本身。产能政策不应该受地方政府的影响,让企业去自主决策,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该投,在哪个地方投,一切都要尊重市场规律。
年销2500万辆的说法太保守?
徐和谊:中国新车年销售2500万辆的说法太保守。像刚才老武(武卫强认为,中国新车年销量3000万辆很难出现,2500万辆左右就已经很不错了)所说的,我觉得他确实属于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我们的国情不一样,中国汽车是从2000年以后起步的,发展速度和潜力超过任何一个市场,这是不可比较的。
我国政府提出了城镇化战略,这是一个世界的创举。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很低,实际上40%还不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潜力很大。国家提出的“中国梦”是由诸多小梦构成的,老百姓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汽车,这是最简单的梦想,或者是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所有的眼界、关注的视角现在都放在了国内市场,并没有把国际市场纳入进来。如果再把国际市场纳入进来,就更能说明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是问题,就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讲,走向国际化还是刚刚起步。我本人预计到2020年之前,至少要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销量走向国际市场。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大的比例,甚至突破30%。
汽车产业真正发展才十来年,形成了这么一个初步的产能。现在很多人都把观点往这儿靠,把钢铁、水泥、玻璃的产能过剩往这儿靠,靠啥呀?我觉得过于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