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理财 > 资讯

银行理财产品冷热不一 业内建议投资者搭“理财快车”

2014-09-12 09:36:00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双节”期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节节高升,部分甚至冲高至“6”字头。但另一方面,银行系P2P产品却“遇冷”,部分甚至无人问津。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广东地区发行的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达5.15%,进入“投资月”。专家建议“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下,稳健投资者可借势搭“理财快车”。

      “双节”期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节节高升,部分甚至冲高至“6”字头。但另一方面,银行系P2P产品却“遇冷”,部分甚至无人问津。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广东地区发行的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达5.15%,进入“投资月”。专家建议“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下,稳健投资者可借势搭“理财快车”。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节节高升 

      由于“双节效应”前后叠加,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节节高升。记者采访发现,来自银率网的数据库统计显示,上周广东地区发行的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总数为48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较之前一周上升0.07个百分点,平均投资期限为134天。按投资期限划分来看,各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如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9个百分点至5.02%;3~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7个百分点至5.28%;6~12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0.07个百分点至5.41%;1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0.09个百分点至5.62%。

      其中,本周广东地区共58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预售里,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南昌银行发行的“优盛理财尊享(社区金融专供)14238理财产品”,该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投资期限为36天,预期最高收益率为6%,投资起点为5万元。在保本类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发行的“汇通理财2014年惠安心1032号产品”,该产品投资起点为5万元,投资期限为90天,预期收益率为5.1%。

       银行系P2P产品中秋遇冷 

      就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的同时,之前声势浩大的银行系P2P却在中秋遇冷,甚至多家银行系P2P产品无人问津。

      如自上线以来就常被疯抢一空的民生易贷产品,在中秋小长假期间,仅有两款产品推出。其中,“如意13号—2014—0075”项目总额为506.5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如意12号—2014—0074”项目总额为15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2%。

      但在9月7日,两款产品募集金额均未过半,而“如意13号—2014—0075”产品的投资进度更是由于未到1%而停留在0%。据该产品投资记录显示,9月5日到9月7日,仅有9位投资人进行投资,共计2.4万元,其中单笔投资金额最高为5000元。

      记者昨日再次登录民生易贷官网查看时,该两款产品终于都满标,但速度较以往要慢一些。

      对此,有观点认为,银行系P2P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鲜有超过10%,相对于在其他平台上15%~20%收益率的P2P产品,吸引力较弱。

      但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银行系P2P节日遇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放假”了。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与其他一般平台不同的是,银行系P2P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直以来都较为稳定,不会忽高忽低,而且相对其他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还是相对要高一些。且银行系P2P理财产品和一般平台的投资人是两批人,很多投资P2P产品的投资人都是银行的原有理财客户,因为他们比较信任有银行背景的信用背书,而不是更看中收益率,而选择一般平台的投资人则更注重收益率的高低。”

      近期可多关注银行理财产品 

      采访中,马骏指出,无论如何,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多关注一下银行的P2P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高而风险较小。

      银率网分析师也指出,今年九月份可以称之为理财产品“投资月”,“节日效应”和“季末效应”在九月起双重叠加。中秋和国庆是银行最喜欢的节日,节日题材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九月底又恰逢的三季度末,银行对资金的“时点性”需求更强。建议稳健投资者近期也可以重点关注银行传统的理财产品,尤其是投资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一方面投资者在年底资金需求可能较大,投资期在三个月以内的产品在年底前到期,理财资金可及时恢复流动;另一方面,年底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投资者可以用手中的理财资金再搭一班‘理财快车’”。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李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