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理财

观察:政策有“红包” 降关税能拉回多少境外消费

2015-05-27 15:13: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观察:政策有“红包” 降关税能拉回多少境外消费

      提振国内消费又出政策“红包”。财政部关税司日前发布公告,自2015年6月1日起,我国将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对此,专家表示,实施该政策是较好的探索,但最终能拉动多少消费,还要看市场。然而,有了这样的政策“红包”,国产品牌更需找准自身定位,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涉及种类平均降税超50%】

      此次涉及下调关税的产品包括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调整后,西装、毛皮服装等的进口关税将由14%—23%降低到7%—10%,短统靴、运动鞋等的进口关税由22%—24%降低到12%,纸尿裤的进口关税由7.5%降低到2%,护肤品的进口关税则由5%降低到2%,所有涉及种类平均降幅超过50%。

      事实上,几年前,为了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我国就已经降低了包括服装、鞋靴、护肤品、婴儿食品和用品、厨房炊具、餐具、眼镜片等多类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而此次出台的降关税政策,也仅是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几项促消费政策“红利”之一。

      如此大幅地降低关税事出有因。由于进口关税偏高,加上对洋品牌的偏爱,购买力增强的国人时常远赴国外“扫货”,春节时国人远赴海外抢购“马桶”“奶粉”等现象今天依旧不断出现。据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的境外消费额已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促使消费“回流”作用有限】

      “出台降低消费品关税的措施,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不过,由于刚刚起步,市场回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一方面关税本身能够降低的额度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最终消费能不能够被引导‘回流’,还是得取决于市场。市场能够进行相应的调价,并且下调幅度得比较大,或许才能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现在暂时还只能作出一些调整,政策起步阶段不能期望太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本报记者表示。

      确实,有消费者之所以宁可打“飞的”跑到海外购买化妆品,原因就是同一品牌的化妆品在国内外的价格差实在太大。“像倩碧、雅诗·兰黛这些在城市已经比较普及的护肤品,在美国加上税也比国内专柜正品便宜一半还多,即便降关税,总体上也就便宜几块钱,毕竟国内消费税和增值税是大头。”在美国加州留学的丁女士对本报记者说。

      “关税的调节只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解决价格高的问题。”赵萍分析称,对于较高端的化妆品来说,要收3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以及关税,即使是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化妆品,其3项税的总税率也在57%左右。

      此外,国人的消费习惯出现变化,同时此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可以明显看到,今年年初以来,一些知名进口品牌都选择了价格下调策略,而此次政策的出台为价格进一步下调创造了空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也表示,“降低此类商品的进口关税,仅仅意味着商品在关税层面的成本价降低了。消费者是否因为关税降低而真正在价格上受益,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供给、商品特性以及经销商的态度。”

      【政策有“红包” 国货当赶超】

      其实,要将消费者“拉回”国内,政策引导只是一个方面,国内产品本身实力增强才是根本。境外消费热,不完全是国人“崇洋媚外”,而是要看到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升级了,对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选择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现在降税的角度来说,国内品牌本身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因为进口品牌和国内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存在着差异化的格局。只有那些定位在中档的、与国外市场低端产品定位比较接近的品牌,才可能会面临洋品牌更大的竞争压力。”赵萍分析称。

      她还指出,政策“红包”虽然对于消费市场是个利好,不过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就更加需要利用这样的时机,提升品质和品牌的培育能力。这其实就是一个“鲶鱼效应”,进口产品从质量上去分析,或许未必和国产产品有太大区别,但他们的时尚度、品牌影响力本身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这是国内企业非常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本报记者 宦 佳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赵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