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中医中药

秋冻并非人人皆宜 四类人群谨慎对待秋冻

2014-09-24 08:3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一场秋雨一场寒”,古话说,“秋冻”、“冻九”指到了农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不妨冻一冻。“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帮助人体的抗御机能更加稳固,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专家告诉记者,“秋冻”不仅停留在穿衣上,还可以通过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人们对冷一般都通过加衣盖被这种被动的、身外的方式来御寒,但积极主动的办法是,尽早地进行耐寒或冷适应锻炼,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如何“秋冻”?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都要注意一个“冻”字,一定要适度,以不感觉劳累、不出汗为度,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防寒气通过排汗而扩张的表皮毛孔进入人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年轻人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一些有氧耐力锻炼,如散步、健身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打羽毛球、游泳等,对增强体质有百利而无一弊。在锻炼中,衣着宜单薄;锻炼之后,应注意身体保暖,以防出汗后身体着凉。每天早晨宜用冷水洗脸,也可逐步进行冷水浴。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出门前,先在家中走走,热热身子。出门时,可戴个口罩,慢慢适应寒冷的空气。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在秋季用凉水洗脸,循序渐进地可以增加抗寒能力,减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慢性病发病。
      秋冻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一冻到底。当天气变化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是可以的。而当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则不能一味地追求秋冻,否则容易患上感冒或呼吸道疾病。
      秋冻的方法很多,可做些户外耐寒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切勿运动到大汗淋漓,否则,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易引发感冒。此外,坚持冷水洗脸,按摩鼻翼两侧,也是秋冻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传统的养生方法,“春捂秋冻”有一定的道理,在秋季时候适当的冻一冻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可以提升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当然秋冻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秋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不适宜秋冻的人群。
      不适宜秋冻的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寒冷的状态下,人体会把体表血液输送到身体内部,以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跳加快,势必会加重心脏的负重,让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加重缺血、缺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变。患脑血管疾病者,受寒之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易引发脑出血或脑梗塞。
        老胃病患者。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人,也不适宜秋冻。人体受寒冷刺激后,会导致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老胃病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老慢支患者。老慢支患者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
      风湿病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平时关节就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假如盲目秋冻的话,会加重病症,导致关节疼痛难忍。
      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而要适当冻一冻,从而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预防冬季多种疾病的能力,但是要注意以上人群要避免秋冻,盲目秋冻会影响身体健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