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心”希望

2024-11-18 16: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程清华

  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病情急、病程长、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等特点,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症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今年以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在微创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将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药有效结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医生为患者看诊(程清华 供图)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63岁的盛先生在三年前常常感到胸闷、憋喘同时伴有心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省内某三甲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诊断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二尖瓣后叶脱垂并中度反流、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由于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所以一直靠西药进行治疗,但却因对疾病的恐慌而一直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半年前盛先生再次出现胸闷、憋喘、乏力症状,到市立院区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不仅明确了他之前的诊断,而且又发现他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他不仅存在胸闷、憋喘等症状,还伴有乏力、食欲差、大便不畅等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盛先生病情复杂,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有限,科室经过详细讨论,为他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以缓解其症状、延缓心肌肥厚进展、改善心功能。

  根据盛先生的具体病情,在为他开具西药达到控制心率、减轻心脏负荷、抑制心脏重构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增强西药疗效,同时改善全身不适症状。心血管内科博士侯宁通过辨证论治认为盛先生应诊断为“心水病”,四诊合参,证属气阴两虚。分析该病病机源于脾胃亏虚,水谷精微化生乏源,心失所养,心气不足,血行无力,周身失养,出现乏力、食欲差;肠腑失于营血濡养,加之盛先生长期口服利尿剂,耗伤阴津,肠腑干燥并推动无力,终见大便不畅。治疗则以补气、健脾为主,随证加减润肠、通便等中药。经过中西医“双管齐下”,盛先生胸闷、乏力、大便不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为了继续巩固治疗,盛先生在出院后继续坚持服用中药,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证候变化为其适当调整方药。经过半年口服中药调理,不久前,盛先生在复查时病情已趋于稳定,之所以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得益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中医药疗法擅长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进行辨证组方用药,西医则不断发展完善微创等医疗技术用于疾病诊疗,因此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综合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实现对疾病的标本兼治。

  除此之外,市立院区心血管内科还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65岁的张先生因高血压到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科室医护人员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常规输液和服药外,还应用了耳穴压豆治疗,主管护师刘继琴根据张先生头晕、血压难以控制等临床表现,结合耳与脏腑的关系,给予其心、神门、交感等穴位实施直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血压趋于平稳,头晕症状明显改善,为科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点赞。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目前科室可开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皮下针、中药足浴等中医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

  主任医师李令兴介绍,为推动“中医全院化”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市立院区心血管内科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诊疗优势,一方面不断提高冠脉介入、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等微创介入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中医指导冠心病、慢性心衰、复杂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治疗,开辟治疗新途径,辨证应用通络中药,保护微血管及心肌,改善微循环。两者整合调节从而能够较好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在长远上改善患者整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力求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一站式”诊疗,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心”希望。下一步,泰安市中心医院市立院区心血管内科将以“中医全院化”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为契机,时刻聚焦患者需求,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不断从细节入手,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切实提升中西医协同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特色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通讯员 程清华)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