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可在人胚纤维母细胞、甲状腺细胞中繁殖,产生局灶性细胞病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人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单核吞噬系统中繁殖,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袭皮肤及内脏,引起发病。
水痘常见症状表现
①潜伏期多为14一16日。②前驱症状:在第一批皮疹开始出现之前约24—36小时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咳嗽等症状。幼儿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期。10岁以上儿童可出现前驱期但症状轻轻,成人前驱期症状常较重。③皮疹部位:先发于躯干,逐渐波及头面部及四肢,呈向心性分布。④皮疹特点及演变: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疱液清晰,3~5日后疱疹呈脐样凹陷,疱壁薄而易破,瘙痒。再过数日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瘢痕,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见到各阶段皮损。重症者可有大疱型、出血型和坏疽型。口腔、眼结合膜、咽部及外阴部等黏膜常受累。⑤伴淋巴结肿大,病程约2周。
(1)普通型:急性起病,至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皮疹愈多者全身症状愈重,但大多较出疹前轻。发热一般随着出疹的停止逐渐下降至正常。水痘皮疹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发际鞍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黏膜亦可发疹。
(2)进行性播散型水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VZV后易于发展为进行性播散型水痘。可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应用各种抗肿瘤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3)原发性水痘肺炎:多见于成人、年长儿及新生儿和免疫缺陷病例,但在幼儿少见。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重症可有高热、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发绀。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有少量干、湿啰音及哮鸣;自细胞计数增加,x线胸片可见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肺门及肺底处较显著。肺炎常随皮疹消退而好转。少数重症水痘肺炎临床症状消失后。x线阴影仍可持续存在2—3月。
(4)水痘脑炎 :较少见,发生率《1‰。罹患者一般为5—7岁患儿,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在出疹后3—8日发生脑炎症状,亦有少数见于出疹前2周至出疹后3周。 (5)妊娠期水痘: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妊娠后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
水痘的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1)对症处理:退热,参见“感冒”节。
(2)抗病毒治疗:阿糖腺苷lOmg/kg/日,1次静滴,连用5日。无环鸟苷15-20mg/kg/日,分2—3次静滴,连续5日。
2。中医药治疗
(1)邪郁卫气:疱疹稀疏,浆液透明,红晕色鲜,徽痒不痛,伴发热,流涕,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解表疏风,透疹除湿。
方药: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竹叶6克、薄荷6克、桔梗6克、滑石(包煎)10克、杏仁10克、枳壳6克、土茯苓10克、地肤子6克、苍术10克、炙甘草3克。
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1-2支/饮,每日2-3次。银黄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2~3次。
(1)气营两燔:疱疹稠密,红晕色深,疱浆浑浊,高热,烦渴,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黄连10克、丹皮12克、升麻6克、赤芍10克、黄芩12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大青叶6克、紫草6克、生甘草6克。
水痘的预防方法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发现患病的孩子应立即隔离,直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
水痘流行期间,未患过水痘的孩子应少去公共场所。接触患水痘的孩子后;应在家隔离观察3周。
患了水痘的孩子,在家里应该完全避免与带有化脓菌的人接触。经常剪指甲,把手洗净,每日换洗衬衣和衬裤。
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利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
室内空气要流通,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
不要搔破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可用浓度为2%的龙胆紫液外涂。
患病的孩子禁用激素,正在应用激素的患病的孩子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