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泰安卫生

核医学: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查很安全

2014-03-25 08:2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走进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要看病也知道去哪个科。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是检查疾病还是治疗疾病?能诊治些什么病?核医学科是用现代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只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核医学科多半集中在大医院,中、小医院里很少建有核医学科。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核医学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怎么回事?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精髓,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和这项技术密切相关。示踪技术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比如,在自然界观察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就是利用的示踪技术。科学家把野生熊猫抓住后,在它身上放上一个无线电发射器,人们在房间内通过仪器就可以探测到大熊猫的行踪,那个无线电发射器就是一种示踪物。可以想象,作为示踪物,一定很轻,很小,不能被熊猫察觉,也不能影响和干扰熊猫的行为和功能。

      核医学检查用的示踪物不是无线电发射器,而是放射性核素。把放射性核素连在某些化合物上,就成了放射性药物,把它引入体内,我们通过仪器就能在体外探测到那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假如想了解心脏,我们就把放射性核素和喜欢到心脏的药物连在一起,如果想找到肿瘤也可以把放射性核素连到亲肿瘤的药物上,因此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各个脏器或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核医学SPECT能做哪些检查? 

      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就非常少的几种。

      核医学显像检查和放射影像、超声检查方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非常大的,是有本质区别的。核医学的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而CT、MR、B超等检查主要是通过显示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形态学的变化,尽管分辨率很高,但显示功能代谢的变化不如核医学检查。

      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查安全吗? 

      非常安全。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2个因素。1个是药物的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1个是放射性造成的辐射。由于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核医学用的放射性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极其微量,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核素诊断所用的核素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比如,做核医学的膀胱尿返流显像,患者所接受的吸收剂量仅仅是X线膀胱造影检查的1%。大家知道X线检查对患者是安全的,那么核医学显像检查更是这样。

      核医学检查是否很贵啊? 

      核医学显像检查多半是几百元,也有几千元甚至万元左右的检查,直观感觉的确很贵啊。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而这么昂贵的检查究竟值不值,主要看其在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能起多大作用和最终是为患者省钱还是费钱。比如,核医学的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的非常灵敏的方法,做一个需要几百元。可是通过它可以发现骨转移,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而减少的错误手术的开支远远大于做骨显像的支出。何况不该做手术的手术了,给患者造成的损伤更是不可估量的。再比如,冠心病患者在做了核医学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后,会让许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介入治疗。核医学检查大约2千元,导管介入治疗常常数万元。而减少因导管治疗的风险和术后发生的再狭窄更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的。

      8、PET、PET/CT技术为何能发现早期肿瘤? 

      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具有细胞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增殖能力强等特点。在癌症早期,癌细胞在人体内尚未形成明显肿瘤时,其代谢水平即可明显异于正常细胞。PET、PET/CT显像技术是将极其微量的"肿瘤探针"注射到人体内,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下,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人体各器官犹如一个"透明人",显示出全身的生理代谢和解剖结构,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可发现2厘米以下(小到3毫米)的早期肿瘤,形成扫描图像上明显的"亮点",使肉眼能看到代谢特别旺盛的癌症细胞,早期发掘隐藏的癌症病灶,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一高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影像设备对肿瘤诊断、治疗的方法,使临床医师能够从细胞分子水平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同时,对冠心病、癫痫等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等都可早期诊断。

      9、核医学影像技术与放射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比较有何特长? 

      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放射学(X线平片、CT等)、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和核医学影像(PET、PET/CT、SPECT)等。核医学影像技术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不同的是,核医学影像是把被称为疾病"探针"的微量显像药物引入体内,用高新技术在体外探查"探针"在人体内或靶器官内的动态和/或静态分布状况。这些"探针"具有与人体内天然的新陈代谢物质相同的生理生化特征,借以可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生理生化、代谢与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变化。绝大多数疾病在病程的早期仅有功能(包括血流、代谢、受体与基因表达)方面的改变,有的疾病经过临床治疗后,病变局部结构上的变化恢复正常,但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与代谢上的损伤仍然存在,此时X平片、超声、CT和MRI检查常为阴性结果,而核医学影像就可以为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疾病的早期定性诊断和及时的疗效判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比较,核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优势在于:能早期诊断疾病;检查结果更加准确;能进行快速全身检查;检查安全无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