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情感话题

如何预防抑郁症 3招教你预防冬季抑郁症

2014-12-10 18:4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入冬以来,加上前一段长时间阴雨连绵,不少人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变得心烦气躁,心绪不宁,情绪低落,整天处于一种“郁闷”的状态。

      入冬以来,加上前一段长时间阴雨连绵,不少人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变得心烦气躁,心绪不宁,情绪低落,整天处于一种“郁闷”的状态。这种通常发生于秋季末和冬季的情绪失调,医学上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近日,参与调查者超九成(90.91%)秋冬后均有抑郁情绪,其中36.36%是经常抑郁。专家指出,如果你睡眠增加但仍白天困倦;焦躁、疲劳或精力下降;性欲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清晰;食欲增加引起体重增加等持续两周以上且经常出现,最好能咨询专科医生。

      因气候变化引发的心理疾病

      入冬后抑郁情绪为何会在人群中流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表示,这与气候变化有关,入秋后阳光照射较夏天减少,导致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加,褪黑激素对人体内的生物钟和人的睡眠节律有直接的调节作用,受其增加影响,人就会出现精神消沉、思维迟钝、倦怠乏力、昏昏欲睡的现象;加上天气寒冷使得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等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人体就会出现精神委靡、倦怠乏力、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表现,有些人会因此诱发季节性情绪失调。季节性情绪失调,一般为一种可调理的心理上的轻微障碍,然而因季节性情绪失调症产生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排遣将可能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严重者甚至会悲观厌世,走向自杀之路。

      抑郁持续两周以上需就医

      潘主任介绍说,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有以下症状:睡眠增加但白天仍感到困倦;焦躁、疲劳或精力下降;性欲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清晰;食欲增加引起体重增加,特别是甜食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若这些症状没有持续两周以上,可能是暂时性的情绪低落或者疲劳表征,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增强社交、多晒太阳等手段加以改善;如果每天大部分时间如此并且持续两周以上,则最好尽早前往心理、精神专科就诊或是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20~30岁者高发

      女性是男性的四倍

      潘主任指出,季节性情绪失调多见于年龄在20~30岁者,女性是男性的四倍。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易患。为此,潘主任提醒符合季节性情绪失调多发人群条件的都市白领一族,尤其是女性白领,进入秋冬就应注意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如办公中尽量打开全部照明装置,使室内光明敞亮;在工作之余,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运动等,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专家支招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

      三大措施

      一、预防季节性情绪失调侵袭,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情绪开朗、精神愉快。

      二、是增加光照时间,多晒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对预防忧郁症有很好的效果。

      三、是注意身体营养平衡。在情绪低落时不妨饮点绿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