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新闻

停用死囚器官 彰显生命尊严

2015-01-31 08:0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来源。此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走上法治轨道。

      禁用死囚器官,是全球公认的器官移植原则。中国是世界第二移植大国,也是唯一系统性使用死囚器官的国家。多年来,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生实施了学术制裁:不允许他们在国际会上发言;不允许他们在医学期刊发表论文;不批准他们成为世界器官移植学会会员。中国器官移植医生在国际上被鄙视、被孤立,不仅是医学界的耻辱,更是国家的耻辱。如果不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中国器官移植界永远无法堂堂正正登上世界舞台。随着司法部门“少用、慎用”死刑,死刑判决逐年减少。如果不摆脱对死囚器官的依赖,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将成为“无源之水”。

      近年来,尽管我国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缺乏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正规渠道,公众“捐献无门”,死囚器官依然是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人体器官来源混乱,非法买卖器官盛行,旅游移植暗流涌动,神圣的器官移植变成了肮脏的金钱交易,令人触目惊心,严重腐蚀了医疗和司法队伍。

      我国法律规定,严禁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不可否认,有的死囚在被执行死刑前,确有可能幡然悔悟,同意自愿捐献器官。但是,一名身陷囹圄的死囚,迫于各种压力,其“自愿捐献”是否本人的知情选择,很难令人信服。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死囚,还是普通人,都拥有自行决定是否捐献器官的权利。司法界参与器官的获取与分配,不仅滋生了权力寻租行为,而且践踏了法治的公平正义。中国政府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既体现了对人权和法治的尊重,也体现了铁腕反腐的决心。

      停用死囚器官,对于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生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救赎。摘取死囚器官,既不符合医学伦理,也违背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医学精神。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内心充满矛盾,既痛苦,又无奈。一方面,患者器官功能衰竭需要救命;另一方面,我国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器官捐献体系,只能被迫去取死囚器官。长远看,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少数医生和司法人员结成利益同盟,垄断资源,牟取暴利,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年轻医生的培养。著名医学家裘法祖在临终前曾叮嘱晚辈,一定要让中国器官移植界摆脱死囚依赖,建立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公民器官捐献体系。这也是几代器官移植人的追求和梦想。

      有人担心,停用死囚器官,会不会导致器官严重短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破除依赖死囚器官的“小气候”,就无法形成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的“大气候”。试想,如果把公民自愿捐献器官和死囚器官放在一起,对于自愿捐献者来说,难道不是一种精神伤害吗?全面停用死囚器官,既体现了对死囚的尊重,更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器官捐献体系,才能让更多公民打消疑虑,义无反顾地加入自愿捐献者行列,把最后的“生命礼物”留给世界。

      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与每一个公民的尊严紧紧联在一起。当每个公民都有尊严时,国家才有尊严。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价值观上。尊重人权、尊重法治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新高度。全面停用死囚器官,树立中国在器官移植领域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