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为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东平县东平街道瞄准目标,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发展之重放在企业的技改扩规和科技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万众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驱动这条主线,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外部环境,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激发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彰显出强大活力。
聚力凝神,为创新驱动保驾护航。东平街道始终把科技创新、技改扩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增强产品竞争力列为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经费预算、政策制定、技术交流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安排。科技经费预算投入按财政支出比例的1.5%,每年安排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并在年初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突出企业和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每年至少两次召开座谈会,通报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深度融合,促创新发展行稳致远。东平街道把企业创新放在刺激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以及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推动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实现创新链与生产链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通过出台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引进科技含量高、污染少、效益高的科学技术,增强企业产品质量。同时,深化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科技创新理念,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积极整合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成果转化。
顶天立地,保协同创新纵深推进。东平街道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这一基本点,不仅注重发挥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创新的贡献热情,更注重激发群众对于科技创新的贡献率,将万众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确保协同创新纵深推进。首先做好“顶天”工作,强化科技人才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环境。坚持培养、引进两手抓,在政策上创造优势、环境上营造优势、机制上运用优势,充分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坚持多方联动,把引才、育才、用才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每年召开科技人才座谈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奖励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奖励制度。其次做好“立地”工作,强化大众创新建设,为科技创新激发内力。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科普活动,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并邀请有关专家来我街道开设知识产权培训班、科技项目培训班,解读各级支持科技发展的政策,着力提高我街道科技人才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并成立科普宣讲团,开展科普知识“三下乡”活动,将科普知识搬进田间地头、社区和学校,为群众讲解相关知识。
(通讯员 陈昊)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童
11月30日,由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齐鲁水文化论坛在泰安开幕。[详细]
近日,泰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泰安市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一次办”实施方案》,标志着泰安市正式开启了“新建商品房合同网签与预告登记一次办”新模式。[详细]
11月29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安市政府副市长、宁阳县委书记王立军介绍宁阳县增进民生福祉工作情况,宁阳县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加快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态势。[详细]
今年以来,新泰市数字经济产业链紧抓数字泰安科创新区发展机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挖产业内生动力,精准补链延链强链,锚定“登高望远、誓争第一”标准定位,助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详细]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个乡镇、269个村居创建为市级以上“森林镇村”。今年10月,争取国家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总投资2.72亿元,这是迄今泰安林业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