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泰安“两会”名词解释

2015年02月03日 15:38作者:张冉 田中凯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泰安2月3日讯(记者 张冉 田中凯)2月3日上午,泰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作泰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农村集体“三资”: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

  2、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百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和百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3、“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用,公务接待费用。

  4、营改增:为完善税收体制,减少重复征税,将过去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

  5、行政审批“五不”现象:行政审批中的“不放权、不精简、不集中、不提速、不脱钩”现象。

  6、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7、“全口径”预算体系: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运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定位清晰、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预算体系。

  8、万亿三年行动计划:通过2014-2016年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工业企业主管业务收入实现1万亿元。

  9、一圈一带: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

  10、“蓝黄”两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1、PPP投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的一种模式,即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化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价格和质量监督,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