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听取群众意见
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的家门口开展,与群众的距离更近,联系也更为紧密,在“四风”问题上,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体会也最深刻。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的家门口开展,与群众的距离更近,联系也更为紧密,在“四风”问题上,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直接,体会也最深刻。群众的真意见,是帮助我们把诊号脉、找准症结的有效办法,为我们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搞好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做到真听意见,唯有真听意见才能听到真意见。
要端正态度。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就能听到什么样的意见。如果只是把“听取群众意见”简单地作为决策的一个“必经程序”,走访端架子,问卷满纸官话套话,别人只能应付了事,问了等于没问。因此,要“真”听意见,广大干部就要沉下心、俯下身,放下架子、抛开面子,为群众营造一个能“敞开心扉”的环境,让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开天窗说亮话。
要用对方法。请人“挑刺”要讲究艺术。如果把当面听意见,像开会一样发通知,像听汇报一样规定发言时间,怎能取得好效果。真听意见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通过集思广益,合理设定征求意见的内容和方式,要防止无人提意见、无法提意见、不提真意见等情况,杜绝“公文旅行”、“函来函往”;把“面对面”与“背靠背”,“个别听”与“集体谈”,“走进群众问”与“组织群众评”结合起来,让群众既有直接提、当面提的机会,又有侧面提、匿名提的机会,为群众营造一个便捷、畅通的提意见渠道;注意发挥网络问政的作用,从“牢骚声中听民意”。
要认真落实。针对群众意见的落实和反馈情况如何,对于是否能经常性地听到群众真实意见同样重要。如果群众的意见长期得不到重视,每次提了意见,都只留下“带回去研究”,之后便“再无下文”了。那么,久而久之,必然是不可能再听到群众真实意见了。对于群众所提意见,一定要有认真落实、回应的坚决行动,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则加快改之、无则尽快解释,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聂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