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大众网“名医大讲堂”节目。年的8月8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从这一天起,我们从酷夏进入了深秋。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身体正要恢复一下,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那么,秋季调养身体何处较佳呢?本网特别邀请泰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平走进大众网演播室,为广大网友讲解秋季养生。

  李院长  首先,请您向我们的网友先打声招呼好吗?

(2015-08-12 16:23:33)
[李平]:

  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5-08-12 16:24:10)
[主持人]:

  在节目正式开始前,我来介绍一下,做客大众网的嘉宾,李平副院长。

  李平,现任泰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肺病科主任。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防痨协会副主任委员、泰安市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泰安市名中医”、“泰安市百姓心中知名中医”、“泰山医学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特别是对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肺癌、发热性疾病等的诊治具有较高的造诣。

(2015-08-12 16:25:53)
[李平]:

  随着秋季到来,一天之内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黑夜的时间逐渐延长,天气也逐渐转凉,树叶枯萎,硕果初成,万物生长由蕃秀转为收藏,并且暑气渐退,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此时人体也悄悄的发生着这样的变化: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肌肤、毛孔由疏松变为致密;经过炎炎夏日阳气的外散,人往往会倍感乏力、疲劳,也就是所谓的“春困秋乏”;在情志上,也由夏日的亢奋转为平静,甚则情绪低落、悲伤易哭,正所谓“男子悲秋”,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口舌干燥、干咳少痰,是呼吸道症状的多发季节。进入秋季,人体同大自然一样,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秋季养生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2015-08-12 16:26:51)
[主持人]:
立秋在饮食方面有什么基本原则吗?
(2015-08-12 16:27:56)
[李平]:

  食疗养生总体原则简单来说是要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因为应时、应地的食物就包含了那个时间段、地域段的时令特点,这就是“天人相应”。所谓应时,就是吃当下时间段自然成熟的东西;所谓应地,即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具体到我们泰安,像玉米、板栗、花生、核桃、山药、石榴等,都是秋季很好的食材。

(2015-08-12 16:28:25)
[主持人]:
立秋饮食在辛辣方面有什么讲究吗?
(2015-08-12 16:29:24)
[李平]:

  前面已经提到,进入秋季后人体内的气是逐渐内收,归于一种潜藏的状态,所谓“天人合一”,在中医看来就如同井水一样,春夏季阳气外散,导致地下阳气亏虚,因此井水是凉的;秋冬季阳气内收,因此井水是温的。所以在秋季也要顺应秋气潜藏的势头,饮食上要忌辛辣发散的食物,如花椒、辣椒、胡椒、葱、姜,而要多吃濡润甚至略酸的食物,比如荸荠、莲藕、甘蔗、葡萄,古人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中医开药方”就是这么来的,就是告诉我们顺应气候、昼夜、阳气的变化

(2015-08-12 16:29:56)
[主持人]:
秋季,人们都说要滋补,这种说法对吗?
(2015-08-12 16:30:52)
[李平]: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其实是说夏季一是阳气外散,而是暑热困脾,一部分人就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老百姓将其称之为“苦夏”。所以到了秋季就流行“贴秋膘”,但“贴秋膘”要注意,初秋时节,气温虽然有所下降,但酷暑的余威还不时呈现出来;人们刚刚经过湿热的暑天,体内的湿浊还未完全消除。尽管有“秋冬进补”的说法,但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助湿生痰,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还可能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在初秋,以“清补”为要。所谓“清补”,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肺、健脾、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起到补益调理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

(2015-08-12 16:31:30)
[主持人]:
中国人有喝茶的传统,那么秋季该怎么喝茶?
(2015-08-12 16:32:40)
[李平]:

  1、普洱茶

  科学证实普洱茶具有溶油祛脂、调节代谢、防辐射等多重效果,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酯减少,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同时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2、竹叶茶

  竹叶茶其实就是一个以竹叶为主要材料制作成为的一种茶水,将新鲜的竹叶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用清水煎煮,然后代替茶水饮用。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利尿以及解暑等效果,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3、金银花茶

  金银花也是民间常用的药材,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可在炎热的天气饮用,以清热解毒,预防中暑。取金银花茶5到10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上杯盖焖上几分钟,茶汤的色泽和味道会更佳。由于金银花偏寒,并不适合长期饮用,特别是虚寒体质或者女性月经期间禁止饮用,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4、三鲜茶

  虽然立秋已到,但三伏天并没有结束,推荐一款适合这个天气的饮品: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各30克。将原料切碎,稍煎煮,取汁代茶饮。消暑清热,和胃解表。鲜藿香、鲜佩兰能清暑化湿,和胃解表,为夏季常用的解表清暑要药,再配薄荷,可加强本药茶发散祛邪,清热祛风的功能。

  5、莲子心茶

  泡莲子心茶一次使用2克莲子心即可,也可以取3-6粒与其他茶一起泡。在多款自制饮料中,莲子心茶可能是最“自讨苦吃”的了。莲子心是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性寒,有清热、安神、强心的功效。其清心火的功效特别适合因为心火内炽所致的烦躁失眠者饮用。

  6、桂花茶

  夏天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或由于上火而导致声音沙哑,经常喝喝桂花绿茶或桂花乌龙茶,也可起到缓解作用。多喝桂花茶能消除口臭,维持口腔健康。用少量桂花在水中冲泡,水温不可太高,保持在85度左右即可。

  7、青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岩茶、大红袍等都属于青茶。青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

  9、百合花茶

  百合花茶具有安心、益智、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冲泡饮用时可增加少许蜂蜜,去除茶叶的苦味。沸水冲泡时宜先用少量的水在杯中滋润茶叶,可助茶叶充分滋润,茶味更好的融入水中,增强口感。

(2015-08-12 16:33:11)
[主持人]:
李院长,上面您提到了喝茶,下面您向我们的网友推荐几款秋季食物吗?
(2015-08-12 16:34:42)
[李平]:

  1、西兰花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对于提高皮肤抗损伤能力、保持肌肤弹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蜂蜜

  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对于皮肤是绝佳的保养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还可润肺去燥,从内养外。

  3、海带

  海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防止皮肤过多分泌油脂。

  4、藕

  藕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适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

  5、苹果

  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众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国人排出了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

  6. 梨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7. 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8.红薯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9.核桃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10.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11.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能扶正补虚,和胃健脾,润肺化痰,调气利水,止血清咽,增强记忆,抗老化,还可以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老年人适量吃些花生很有好处,但不可贪吃过多。

(2015-08-12 16:35:16)
[主持人]:

李院长,刚才您为我们的网友讲解了饮食起居方面,接下来,请您为我们的网友讲解一下秋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015-08-12 16:36:43)
[李平]:

  1、急性胃肠炎

  入秋后的秋季养生,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急性肠胃炎,进入秋季后我们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因此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而这个季节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时候,如果大量的进食一些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规律,饮食应该定时定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保持精神愉快。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2、口腔溃疡

  干燥的秋季让我们很容易上火,而口腔溃疡就是上火最直接的表现。而导致口腔上火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干燥的气候所导致之外,口腔损伤、营养缺乏、激素变化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出现。

  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此外,口腔溃疡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改善体质。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自己平时的营养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应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3、感冒

  秋季天气变幻无常,忽冷忽热的气候特点让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及时调整,因此在这样一个多变的季节里感冒始终在我们身边打转。要想预防秋季感冒,除了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要多注意运动,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如果是已经患有感冒的患者,在这个时候应该尽量的多喝水多休息,在饮食方面则需要吃一些清淡口味的食物。而且在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它提高自身抵抗力而且帮助你尽快的恢复病情。感冒症状不严重的话可选择中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并且还要注意及时清洁口腔,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控制情绪,疏导身体内郁积的火气,还可以补充维生素B和C。

  4、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秋季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都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这种痒多半是阵发性的,而且轻重与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一般情况下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

  很多人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喜欢每天洗一个澡,专家指出这是不科学的。这个季节,沐浴不宜过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碱性较大的成分。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5、习惯性便秘

  到了秋季后由于气候的干燥,因此很容易导致大便出现干燥难排的情况,其主要表现为便次减少,粪质坚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胀感、欲便不畅等。因此到了秋季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温水,因此来有效的预防便秘。

  6、鼻炎

  秋季的气温通常昼夜温差都很大,这样的气候特点导致鼻炎的频繁发作,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秋季由于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的变化,因此很容易患上鼻炎或者鼻炎发作。

  如果出现有频频打喷嚏直打得头疼、胸疼、肚子疼等情况的话,一定要提高注意了因为这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这个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并且保证饮食的清淡,这样才能远离过敏原。

  7.哮喘病

  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另外,草枯叶落的深秋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弄清引起哮喘发作的致敏源,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8.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复发。因此要改善居室环境,室内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新鲜,并要积极预防感冒。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还要科学调理饮食,合理药物防治等。

  9.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脑血管病多发季节,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脑血管病人秋天应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的疾病。

  10. 面瘫

  秋风渐渐凉,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样的天气很容易造成面瘫,所以大家在享受秋风凉爽的时候,也别忘记了防面瘫。

(2015-08-12 16:37:16)
[主持人]:
今天节目到此结束了,感谢李院长做客大众网。网友朋友们再见!
(2015-08-12 16:38:15)
[李平]:
网友朋友们!再见!
(2015-08-12 16: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