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马洪震
责任编辑: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作家冯骥才于20世纪80年代写的《挑山工》里这样写道。这么多年过去,挑山工还好吗?
出发送货前,我自告奋勇要挑一段,便像举重一样摆好准备的架势。发力,不行,再发力……试了几次,货物好似生了根,牢牢扒在地上。“太沉了吧!”我感到自己要出汗了。
有30多年工龄的王荣泉“见怪不怪”。“妮儿,很正常!”
(一)攀登
早上5点半,天漆黑一片,位于半山腰中天门的挑山工宿舍已经亮起灯,54岁的挑山工王荣泉正在吃饭。
“你俩喝鸡蛋汤不?咱边吃边聊。”他问我和同事。知道挑货登山费力,边走边说话更累,来之前我已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在心里排了序,想先紧着关键的问,但脱口而出的是提纲上没有的一个:“你一天吃几顿饭?”
“4顿,有时候5顿,早上得吃俩馒头。”他说。
要送的第一趟物品是烤肠,重120斤,是泰山十八盘下的商家订的春节物资。王荣泉头一天晚上就把烤肠搬到了屋内,并凭手感分成两个60斤,用麻绳捆到扁担两头。
只见他把凳子挪到货物旁,再把扁担从地上“起”到凳子上,人蹲下,肩膀拱到扁担的中间位置,一只手抓紧扁担,平稳起身。
一掌宽、2米长、5斤沉的扁担,被他喊作“小挑”。“它哪里小了?”我问。“要对它进行战略上的‘藐视’。”他语气轻快。
这根扁担跟了他10多年了,表面早已被磨得溜光,他手上也起了厚厚的茧。
“走!”他指令简洁。
送货开始了。不知该不该继续发问的我借着他手电筒的光观察:扁担在右肩,左手摆臂,动作幅度很大,像在空气中划船;高抬腿、轻落步,累了就把手搭在扶手上,或者走Z字形;换肩时,手电筒叼在嘴里,身体就像扁担的中心轴,扁担顺着后脖颈旋转,两三秒就换好了……
王荣泉的背影,他面前的光来自手电筒。新华社发 王天淇 摄
“这是你第几次来泰山?”他率先开口。“第4次,之前都是来看日出。这是你当挑山工的第几年?”
“年岁‘不多’,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他的话逗笑了我们。交谈中,得知他家在泰安市泰山区徂徕镇土门村,只念过小学。
“日出美吗?”他问。
“你没看过吗?”我疑惑。
“从来没当过游客,天不亮就开始送货,走着走着天就亮了。”他走路时低着头,只专注眼前的几级台阶。
有环卫工人、店铺老板和他打招呼,他突然来了精神,“Good morning,大家都好。”在场的人都笑了。
“新时代的挑山工,不惧困难,坚持努力,苦累永攀登……”他不自觉地哼唱起自己写的歌。
(二)歇脚
看到他放下货物,我恨不得把想问的一股脑都“倒”出来。
“什么都能送,多沉也得送。”他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泰山建设需要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那时,挑山工队伍超百人,大伙儿一趟一趟往上送,再把垃圾带下来。夏天穿衣服嫌热,不穿衣服又磨得肩疼。
30多年来,王荣泉和队友们运过煤炭、液化气罐、水泥、沙子等,山顶信号塔主体钢架、气象台所用的锅炉也是这样扛上去的。
挑山是体力活儿,也是技术活儿。近年来,索道等现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运货压力,但山路弯弯,沿路商户、酒店分散,挑山工仍需“点对点”送货,尤其是运送西瓜、鸡蛋等易碎品。
王荣泉在送货。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鸡蛋先装到筐子里,外面套一个纸箱,绑在扁担上方,让下面的货托着它。西瓜放编织袋里最实落,瓜得是双数,分到两头才匀称,不然走不稳。”他说。
“这个工作累吗?”思考再三,我仍决定明知故问。
“习惯了。再累的活儿也得有人干,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巍巍泰山,于他而言,不过是日复一日脚下的路而已。
挑山工的扁担一头挑货,一头挑生活。为了工作方便,挑山工长期“以山为家”,两三个月才回家住一阵儿。王荣泉记得,有一次回家时,看到儿子把他写进了作文,“父亲很勤劳、能吃苦,服务泰山的游客,撑起了我们的家。”
近年来,当地修建挑山工宿舍,配备空调等设备,定期组织挑山工体检,并为他们提供大病救助等一系列保障,还定期选优树先。但这份工作毕竟辛苦,干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还有10余名挑山工,平均年龄50岁。
(三)再出发
天亮透了,看完日出的游客陆续下山。王荣泉被游客问道,“挑一趟要几个小时”“能挣多少钱”“一次送多少斤”“送什么货”……“我的鞋一个月坏一双。”他耐心回答,甚至主动“抢答”。
用了两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交货地,店主喊他“老王哥”。“本次任务圆满完成!”他的语气中带着感叹号。
下山叫“凯旋”,这种走路是他的一种休息。路上,他主动向我介绍起沿路的匾额、庙宇,还讲到了秦始皇封禅泰山。“其实我这个工作挺好的,根据身体情况,一天能送几趟是几趟,不行就半趟,能挑多沉就多沉,50斤也有钱赚啊。”他说。
2024年10月,“泰山挑山工”雕塑主题广场建成使用,矗立在广场中央的挑山工青铜雕像紧握扁担、昂首远眺,广场的位置就在山脚下的红门游客中心。
“根据测试数据,从红门到山顶,机器狗跑一趟只要两个小时,机器狗会取代挑山工吗?”我问。
“以后就知道喽。”他总是乐观豁达。
“挑货路上不敢喊你停步,一直在‘咔咔’连拍,也不知道照片虚了没。”
“下山我可以随便停,你们多拍点。”我们再一次被逗笑。
挑山工宿舍外景。新华社记者 张力元 摄
回到挑山工宿舍,他又给自己做起了饭。队友们按照各自的进度,绑货、小憩、再出发。
我问王荣泉,退休后打算干点啥,他说要先带家人来看日出。
“日出美吗?”他问。
我这才意识到还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
“可美啦!”我看向他,一时分不清哪个更美。(记者张力元)
初审编辑:马洪震
责任编辑:
大年初二,由泰山文旅集团和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登山助力机器人首次在泰山景区内试运营。[详细]
为满足广大市民、游客在春节假日期间的游览需求,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体验,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岱庙景区实行延时开放。春节假日期间,岱庙景区开放时间调整为:8:00-17:30。[详细]
每年的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同行。这一习俗被称为“回娘家”,也被称作“走娘家”,又因娘家人要迎接女婿,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作“姑爷节”“迎婿日”。[详细]
律回春渐,华章日新。2025年春节将至,为共同营造文明有序、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泰安市文明办向广大市民朋友们发出倡议。[详细]
蛇年新春将至,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在大街小巷。“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当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那些朗朗上口的谚语,简单却富有韵律,浓缩着特定的年俗活动。[详细]
来自泰安市的全国道德模范赵利受邀赴京参加央视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彩排,并将在除夕夜参与春晚直播,向全国人民拜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