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点击进入专题
重走抗战路(13)
徂徕“红嫂”于秀泉 小脚妇女站岗放哨掩护抗战队伍
大众网记者 王洪玲
1983年,经中共泰安县委批准,在于秀泉当年站岗放哨的山岗上修建“秀泉亭”,以示永远性纪念。
已经掩盖在树丛中的于秀泉故居。
已经82岁高龄的张学岱向记者讲述那些峥嵘岁月。
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率领共产党员、队员及爱国志士约200人,集聚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当地人称“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徂徕山,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
在这场起义中,徂徕村小脚妇女于秀泉自告奋勇当起县委机关的情报员,不分寒暑,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战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6月19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了徂徕山寻访于秀泉的后人,听他讲述了二大娘当年如何掩护八路军、保护抗日队伍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小脚妇女为县委机关站岗放哨 被人称为“于大娘”
徂徕山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在泰山东南20公里处,大小峰峦97座。徂徕山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
“三月里,杏花甜,韩复榘那个王八蛋,当了大汉奸;四月里,麦苗飞,毛主席派了洪涛来,组织游击队,拉到徂徕山……”徂徕山下,一首抗日民谣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徂徕山起义的壮烈风云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泰安县委机关驻扎在大寺村,为躲避日军扫荡转移到了徂徕山崆崆山村办公。村里的妇女于秀泉自告奋勇当起县委机关的情报员,不分寒暑,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938年3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后,夜以继日地为抗日队伍筹措军粮,做军鞋,补洗军衣,为伤病员喂汤喂药。于秀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于大娘”,她的家被战士们称为“战士之家”。
在《徂徕镇志》编者李钦峰的带领下,大众网记者来到了徂徕山崆崆山村(一说“崆孔山”)。李钦峰指着一座被树木草丛掩盖的亭子告诉记者:“1978年于大娘病逝后,为了缅怀她,在她当年站岗放哨的地方修建了这座亭子。”记者顺着李钦峰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小亭子倔强地屹立在那里,上面写着“秀泉亭”三个大字。亭子周边已经杂草丛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记者拾级而上,站在“秀泉亭”旁,仿佛也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于秀泉在这里站岗放哨的紧张。
在李钦峰的指引下,记者在离秀泉亭不远处看到了已经被树丛掩盖的于大娘故居。沿着山间小路继续前行,记者见到了已经82岁高龄的张学岱。于秀泉是张学岱的二大娘,于大娘的儿女相继离开人世后,张学岱便主动担负起看守秀泉亭的使命。6月19日,张学岱向记者讲述了于秀泉抗日支前的故事:
一开始的时候,朱玉淦(抗日干部)带来两个从延安过来的女学生,一个叫夏莲(音)、一个叫何云(音),交给俺大娘照顾。俺大娘一看,人两个女学生都参加革命,我有啥不行的。于是,俺大娘也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有一次,接到情报说鬼子要来搜山,但时间又没说定。那个时候,十冬腊月,外边还下着大雪,出去就是个死啊。所以,县政府不能随便转移。”于是,于大娘主动为县政府站岗放哨,不敢回家,怕回家的空隙鬼子再来了,俺大娘裹着个小脚,穿着单鞋在雪地里就这样一直站着,把脚冻坏了。
与敌人斗智斗勇,多次化险为夷
那个时候,鬼子三五天就来搜一次山。情况紧急时,县政府就转移到崆崆山上的“野人洞”办公,于秀泉便主动担当起为县政府送饭的工作,每天步行几十里,刮风下雪从未间断过。有一次下了雪,鬼子来扫荡,于秀泉背着饭要去给县政府送,想到下雪后易留下脚印,于秀泉还拿了个笤帚一边走一边遮盖脚印,没让敌人发现。
从于秀泉家到崆崆山都是陡山峭路,斗争最紧张时,她曾一夜往返七次给县委递情报。据《徂徕镇志》中记载:1939年中秋节,日伪军对徂徕山根据地发起进攻。她将先侦知到的消息报告县委,县委预先准备,与日伪军激战一天,无一伤亡。在战斗中她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水送饭。
在一次送情报途中,于秀泉被日伪军盯梢,她急中生智,扭头装作擤鼻涕把情报吃了。日伪军上前来盘问,你上这干什么?于大娘编了个谎话:俺孩子病了,俺上这来找个神妈妈给看看,骗过了日伪军。
1939年的冬天,鬼子突袭县政府,于大娘带着自己的三姑娘准备钻山洞躲藏,这时看到了抗日干部赵声余。于秀泉舍下自己的孩子,拉着赵声余沿着山沟就上了山,把赵声余藏在山里,并嘱咐他千万不能动,等鬼子走了就过来找他。藏好赵声余后,于秀泉随便指了个方面喊道,那边好像是八路,那边好像是八路……
“日本鬼子长不了,南山终究是八路军的”
1942年7月,日军坚壁清野,将徂徕山抗日根据地变成无人区。于秀泉一家6口搬到邓家庄一场院屋里住,食野菜充饥。虽然条件艰苦,但于秀泉对革命充满信心,逢人就说:“日本鬼子长不了,南山(徂徕山)终究是八路军的”。
说起于大娘的革命信仰,张学岱说:“那个时候我才七八岁,俺大娘就和我说,你看着吧,这火车早晚咱开,飞机早晚咱开。但那个时候到处都是鬼子,村里没人信啊。”即使面对鬼子制造无人区,于秀泉仍坚定革命信仰,相信革命终究成功。
1978年,于秀泉病逝后,后人将其骨灰葬于泰安县委办公地点崆崆山洞口石壁中,并刻“革命老人于秀泉之墓”以示纪念。1983年,上级政府拨出专款,在她当年站岗放哨的山岗上修建“秀泉亭”,以示永远性纪念。
徂徕山起义打响山东抗日第一枪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陷入危难中。中共中央发出号召:共产党员要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党员分批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等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0月3日,日军攻占德州,战火烧到山东境内。国民党官员和地方豪富纷纷南逃,山东局势日益紧张。省委在济南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泰安徂徕山直接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1日清晨,伴随着火红的朝霞,在徂徕山上,一面绣有镰刀斧头和“游击”二字的红旗高高飘扬,各地赶来的约200名抗日志士,携带着五六十支各式枪支和长矛、大刀等,聚集在徂徕山西麓四禅寺举行了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省委书记黎玉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了!”同时宣布洪涛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负责政治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