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赵伟
一座山与一座城,跨越千年的时光,紧密相依,共同诉说着关于方向与地标的故事。
山是泰山,城为泰安。“山在北”,这一简单却蕴含无尽深意的地理标识,恰似一枚古老而神秘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泰安的城市脉络之中,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构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千年方向感。
泰安因泰山而名,更因泰山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泰安地势北高南低,汶河支流穿城而过,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如巨屏矗立于城区北部,成为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方向标”,山与水的交织让“望山是北”成为泰安人最直观的地理认知。
在泰安,山不仅是方向,更是生活的叙事,是这座城市千年方向感的情感寄托。
“打小记事起,家里长辈就说,朝着泰山走准没错。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要是迷路了,只要看到泰山,就知道那是北,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家住泰安老城区的张大爷,如今已年逾古稀,他见证了泰安城的变迁,在他看来,“望山是北”的“北”,不只是磁针的北,更是泰山给予的安心方向——它看得见、摸得着,更住进了心里。
在过去,泰山周边的村落,村民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节奏,泰山的方位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生活里千年未变的方向参照。
在徂徕山与汶河之间的村庄,村名中的“望”字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变迁。徂徕镇北望村最早是商王寨,唐代称商王村。大概因为有寨墙的缘故,民间传为商王城,后来村子被毁,村民在商王城以北重建村庄,名“北王村”。岁月流转,北宋时期,石介家族迁居附近桥沟村,衍生出“西王”“南王”等邻村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方言的演变,“王”渐成“望”。直至今日,村口石碑仍镌刻着这段历史,成为“望山文化”的活化石,默默诉说着这座城与山之间千丝万缕、绵延千年的方向羁绊。
泰山周边还曾流传着“乞丐望山命名”的有趣传说:古时,一外乡人遭遇暴雨被困山中,他登高远望,看到了北、西两村,便称其为“北望”“西望”。尽管这一传说被学者质疑逻辑合理性,但却为“望山”增添了几分充满民间智慧的浪漫色彩。
岱庙的山门正对着泰山主峰,形成了“山城一体”的独特轴线布局;夜晚,爬泰山的背包客们以玉皇顶的灯火为指引,如同仰望北斗星一般,沿着十八盘的陡峭台阶向北攀登……初到泰安的游客,总会被当地人热情提醒:“泰山在北,迷路时抬头看到泰山便是方向。”这样一个简单实用的方向辨别方法,成为了游客们的“望山指南”。“在别处导航靠手机,在泰安抬头见山知北,方向感从未如此清晰。”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女士感慨道。
泰安老城区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街道依山势延伸,这种独特的地理方位,让泰安城与泰山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泰安的城市规划也充分考虑了“望山是北”这一独特的地理标志。城市建设以泰山为核心,向北发展与泰山的景观相呼应,向南则拓展城市空间。道路规划上,许多主干道都朝着泰山的方向延伸,仿佛一条条纽带,将城市与泰山紧密相连,方便市民和游客望山、登山。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泰安也格外注重与泰山的融合,打造了许多望山的观景平台和休闲场所,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随时都能与泰山对视,感受那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延续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方向感。
爱琴海购物公园,人来人往的繁华中,巍峨的泰山是独特的背景,购物休闲的同时,抬眸即可感受这份来自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天平湖波光粼粼,湖水倒映着泰山的倩影,山水相依,美不胜收,是市民和游客望山赏景的绝佳之地;虎山阁屹立山脚,登阁凭栏而立,泰山近在眼前,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雄伟在此交织;在泰山佑“与山水相连,与自然融合”的建筑中,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可一览泰山雄浑壮阔的景致,尽享宁静与惬意。
“望山是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更是泰安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是这座城市千年方向感的凝练表达。泰山脚下的岱庙、老街、地下龙宫等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泰山的巍峨与泰安城的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泰山不仅是自然的高峰,更是文化的地标。从古人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到延续至今的“望山是北”,泰安这座城市将地理的严谨与人文的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山在那里,方向就在那里,历史与未来也在那里。泰安这座城,因泰山而独特。千年来,“望山是北”,这一独有的浪漫,承载着老泰安人的温暖记忆,也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泰安日报社·中华泰山网记者 刘小东 摄影 陈阳 审核 陈茂荣】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赵伟
清明节期间,泰安市开展殡仪馆、陵园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等群体,实地了解现代化殡葬流程、现场讲解惠民殡葬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环保、节约的现代殡葬理念,营造绿色低碳祭扫氛围。[详细]
4月3日上午,十里桃花·肥城桃源胜境旅游区开园仪式在泰安市肥城桃源胜境旅游区登山魔毯广场举行,现场的舞狮和歌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赢得阵阵掌声。[详细]
“让凡人肉身秒变登山战神”这款“钢铁战衣”到底有啥黑科技?[详细]
一座山与一座城,跨越千年的时光,紧密相依,共同诉说着关于方向与地标的故事。[详细]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仲春与暮春交替之际,又逢一年清明时节。[详细]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始终把做好农资供应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布局建设“1+6+N”农资仓配体系,“市域龙头+县市区系统农资企业+镇村农资经营服务网点”的组织运营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一体贯通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