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泰安居民收入水平跨越式增长

2024-10-09 14:02:31 来源: 望岳新闻 作者: 杨文洁

  筚路蓝缕来时路 物阜民熙今梦圆

  75年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泰安居民收入水平跨越式增长

  近日,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公布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泰安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情况。数据显示,75年来,泰安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居民收入水平跨越式增长

  新中国成立前夕,泰安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居民生活极度贫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泰安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23.9亿元,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泰安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到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84元。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泰安市国民生产逐步恢复,居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2023年,泰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1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955元,比1978年的291元增长了156.9倍,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65元,比1978年增长了296.2倍,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收入在2006年、2012年、2016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1万元、2万元、3万元和4万元级大关,农村居民收入在2013年、2021年分别突破1万元和2万元大关,泰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

  ●从单一失衡到优化完善,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泰安市城镇就业者中绝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就业形式和收入渠道极为单一,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来源。

  1986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79.2%。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业面迅速拓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收入逐渐形成了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并举的多元化收入格局。农村居民收入也由单纯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体,到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并驾齐驱,再到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走向多元性。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泰安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就业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从源头上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国家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各种津贴制度相继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逐年提高。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在城镇得到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确保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政府出台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乡镇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与农户用工信息的对接,也为农村居民稳定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23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0606元,比1986年的575元增长了52.2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6.6%,较1986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4160元,比1993年的231元增长了60.3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7%,较1993年上升33.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向家庭经营为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居民自主择业、创业的热情迅速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拓宽的大众创业渠道和领域,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经营净收入成为居民增收的主要支柱。2023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029元,比1994年的54元增长了110.6倍;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8370元,比2010年的2978元增长了1.8倍。

  此外,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城镇居民金融活动日趋活跃,财产净收入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最低工资标准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退休金逐年上调;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贯彻落实,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转移净收入在居民收入当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为居民收入最具有保障的增长元素。

  ●从基本生存到美好生活,居民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全面小康如期实现,居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

  2023年,泰安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6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5629元,比1978年的237元增长了107.1倍,年均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801元,比1982年的207元增长了75.3倍,年均增长11.2%。城镇居民消费在2003年、2010年和2018年分别突破5000元、1万元和2万元级大关,农村居民消费在2011年、2017年分别突破5000元和1万元大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泰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突出表现为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

  从消费支出的八大类构成来看,泰安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86年的75.5%下降到2023年的54.1%,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占比由24.4%提高到45.9%。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占比由1993年的76.4%下降到2023年的53.9%,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由23.5%提高到46.1%。

  在居住状况方面,近年来,大量住宅建成使用,使许多居民家庭告别设施简陋的住房,迁入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23年,泰安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增加到37.7平方米,比1986年的9.2平方米增长了3.1倍;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87年的15.8平方米增加到47.9平方米。与此同时,住宅配套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居住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初期,耐用消费品主要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老四件”。1986年,泰安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204辆、缝纫机58架、机械手表199只、电子手表72只、收音机70台;1987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33.4辆、缝纫机49.3架、收音机77.3台、手表160.4只。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冰箱、彩电、洗衣机成为流行的“三大件”。进入21世纪,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空调、移动电话、热水器、汽车逐渐普及,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2023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177.4台、移动电话229.1部、家用汽车68.4辆、热水器100.1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空调124.8台、移动电话231.4部、家用汽车35.2辆、热水器93.4台。

  75年来,泰安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记者:杨文洁

初审编辑:李汶

责任编辑:李泽

推荐阅读
联系
我们
  • 微信公众平台

  • 新浪微博

  • 海报新闻

频道联系人:栾老师

商业、内容合作:0538-6610567

投稿邮箱 :taiandzwww@163.com 合作邮箱:33620666@qq.com

微博:大众网·泰安 微信号:taiandzwww

地址: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460号7楼大众网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