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凸显,如何做好司法基层行政工作关系着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去年年底,泰安市召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截至目前,全市87个基层司法所全部达到了省级建设标准。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李献庆 陈现来
独立办公房从无到有
走进宁阳县磁窑司法所,给人第一感觉就是“豪华”,所谓“豪华”并不是说它有多气派,而是从它的场所设置到办公配套、人员构成都堪称是基层司法所的典范。
“典范”是相对而言,相较于过去,磁窑司法所面貌可谓焕然一新。据该所所长宋振中介绍,以前,他们的办公地点就挤在镇政府大院里面,一间办公室,一间调解庭,加起来面积都不超过18平方米的地方,构成了司法所办公的全部要素。
因办公条件所限,平时一些日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移师别院,可这又谈何容易。以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教育为例。磁窑司法所辖区内现有服刑人员51人,按照规定,每月16日,司法所都要组织他们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可没有房间怎么办?他们就借用其他机构的会议室。在司法所旧址西侧约500米的地方是镇上的初级中学,这里成了社区服刑人员集中学习的大本营。
虽然学校同意他们使用,但这短短500米的路走得并不顺利。宋振中告诉记者,他常常带着“胆战心惊”来组织这样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因为在这中间常有意外发生。所谓的“意外”其实是在服刑人员的集中教育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一次,司法所与校方本已协调好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时间,通知也都下达,可临近开始时,又有意外发生,学校当天要有重要会议召开,会议室暂时不能借用,这让宋振中如晴天霹雳,一下子乱了方寸。“可这又能怎样,会议室不是自己的,我们只能让步。”他说。
其实,并不只是磁窑司法所才有如此遭遇,而是通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安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87个基层司法所全部达到了省级建设标准。宋振中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搬出了镇大院,拥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我们内设有20间办公室,以后再也不用借用别人的房子了。”
高科技作嫁衣裳
房子有了,让司法所的腰杆直了,高科技的应用更让司法所的腰板硬了。的确,随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多的高科技开始应用在基层。在磁窑司法所采访当天,记者恰巧碰到了社区服刑人员赵元(化名),他正在心理矫正室接受心理测试。
不过,这看似普通的心理测试却暗含玄机。记者现场看到,赵元坐在一个放有电子屏的按摩椅上,这是该所刚刚购置的一台心理测试仪,只见他随机抽选一套试题进行作答,待他提交完成后,测试结果会马上显示在电脑屏幕中。
评估结果显示,赵元在面对压力时倾向于通过某些消极行为来应对,具体表现为坐立不安、容易自责或指责别人。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说出了心中的压抑。原来,半年前,他在开大车时由于出现了严重交通事故,被判缓行。因驾驶证、行车证被警方扣押,开了十几年大车的他突然没了谋生手段,让他不知所措。由于家庭收入的锐减,他又遭到了妻子的埋怨,最近夫妻关系开始恶化,甚至暴力相向。
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结合心理测试结果制定了针对赵元的矫正方案。“内心压抑需要释放,他要及时将负面情绪排解出来。”宋振中说。赵元被要求每周来司法所宣泄室进行宣泄一次。记者在宣泄室看到,里面摆满了各种宣泄器材,他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方式进行歇斯底里地宣泄。
宋振中指着集中学习室前方的电子屏说,这是宁阳县司法局刚为他们配置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它,司法所可以直接与县司法局、市司法局取得联系。不仅如此,每月16日,社区服刑人员来这里集中学习时,他们还可以邀请专家通过视频系统进行远程授课,既方便又实用。
工作效率提高50%
办公条件有了显著提高,司法队伍建设必须紧跟,自去年以来,泰安市司法局为每个基层司法所都配备了3名以上的在编在岗人员,结束过去一人一所的尴尬。岱岳区满庄司法所所长赵汉举对此感受深刻。
一年前,他还是一个人在司法所进进出出,每天,不是在做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就是参与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总之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他进村入户走访,一周要有五天呆在村里,不少群众前来办事由于找不到人,发了不少牢骚。可是人少,赵汉举也只能干着急。
自去年,泰安进一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来,赵汉举所在的司法所正悄然发生变化。
他不仅拥有了独立的办公房,团队也从一人变五人,其中一名还是研究生。“过去,我只要一出门,司法所就得关门,现在不怕了,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受理大厅,每天都有固定人员值班,业务办理更加规范,不再担心群众找不到人。”
综合环境的改善让司法所的办事效率有了显著提高。赵汉举告诉记者,过去一天他只能办一件事,现在他们一天可以同时做两件事,工作效率提高了近50%。他以人民调解为例,过去一件纠纷往往能拖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现在几乎所有纠纷都能在一周内办结。这不,3月7日,他刚刚在新办公楼集中调解了6件矛盾纠纷。这在以前,他真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