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1月12日讯 2015年,泰安市上下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据初步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4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3亿元,增长9.6%,其中税收完成145.9亿元,占比达到73.3%,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9亿元,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100元、13400元,增长8%和10.2%。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15年,泰安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突出两化融合、科技创新,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输变电设备、非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持续增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稳步提高,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左右,高出生产总值的增幅0.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已近一半。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和12%。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预计全年交易额达到600亿元,增长25%左右,远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有机蔬菜、奶牛存栏、苗木花卉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又有大幅增加。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据初步预计,2015年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1亿元,增长14%左右;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20个,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新开工重点行业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82个,到位资金222.6亿元,在应对经济下行、助推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重点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2015年,市县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制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政府预算体系和透明预算制度基本建立,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以及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154.8万亩,202个村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13处国有林场基本完成改革试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7690户,增长21.7%。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增长18.6%;实现进出口总值24亿美元,其中出口18.5亿美元,增长7%;新增境外投资主体15家,增长25%,完成境外投资备案审核额17095万美元,增长5.1%,岱银集团投资5亿元的马来西亚纺织产业园正式投产。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我市高标准实施了片区开发、组团建设和功能提升,“两轴”“两带”纵横贯通,5大城市综合体和10大片区加快建设;徂徕山汶河景区开发、104国道改建、引水入城、城市河道治理、道路美化提升以及泮河大街、傲徕峰路、万官大街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或投入使用,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复审,8万多个积累多年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彻底整改,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泰城大气质量在全省内陆城市排名首位。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生态区1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65个、省级生态村30个。
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2015年,泰安市各项民生支出达到261.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9.9%,预计新增城镇就业6.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5万人,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37.7亿元,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28.1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房23262套,新建农房2万户、改造危房5000户。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7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泰安一中新城校区和市特教中心启动建设,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安如泰山”科学预防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