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是一个值得世界华人敬仰的地方。”12月24日,在刚刚建成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党委书记金飞介绍:“这里不仅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夷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汶口文化作为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奠基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大汶口文化揭秘东夷部落渊源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古代文明,无不是在河水充沛的地方孕育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那么,是哪条大川,引起了中国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感叹呢?这条河,就是他"登泰山而小天下"必经的大汶河。
大汶河,古称汶水,是黄河在山东境内的唯一支流,她源于泰沂山区的五汶诸水,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汇流成大汶河后一路西奔,经东平湖流进黄河后汇入大海。
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远在6000多年前,东夷先祖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用坚硬的岩石磨制石刀、石斧,用潮湿的泥土烧制黑陶、白陶,用锋利的骨针勾画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用勤劳和睿智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因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该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南,地处大汶河南北两岸。1959年大汶口遗址首次发现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探明遗址区面积82万平方米,发掘7200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出土文物内涵十分丰富。考古专家认定大汶口遗址是距今46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保护。
“北依泰山、南邻汶水、地势平坦、林茂草肥的大汶口盆地,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夷文化的源头。由于这里地处东方,远离中原,后人就把史前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的众多部落称为‘东夷’,所创造的史前文化称为东夷文化。而大汶口文化是东夷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标志性阶段,成为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泰山学院历史学教授蒋铁生这样介绍。
据考古证实,东夷文化在史前发展水平最高,力量最强大,势力范围最广。东夷族群著名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氏,不仅在太昊之墟上创建了大汶口文化系统,而且还将其发扬光大,并向外影响和同化了周围的其他文化,太昊伏羲氏因此称谓“百王先”、“三皇五帝之首”和中华民族最早的人文始祖。东夷先民受他影响创制的太极八卦象牙梳,在大汶口文物博物馆内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广义的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十分广阔,主要分布区域大体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豫东,北至渤海南岸,南至皖北、淮北一带,覆盖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地区。
不仅如此,随着文化考古的推进,一些学者发现,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圈是不断拓展、扩张的。其以山东为中心,向北至库页岛、阿留申群岛地区,向西至燕赵和黄河中游,向东远及朝鲜半岛和日本海沿岸,向南直通台湾海峡和南太平洋岛域。更为开放的看法,则认为东夷文化不但是中国大陆本土中原文化的基层文化,而且是整个环太平洋古文化的源头,它向亚洲东北部移动曾越过白令海峡而进入北美,向南洋群岛的散播则由南太平洋逐岛航行而抵达南美,辐射影响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由此观之,作为东夷文化代表的大汶口文化,其辐射面积何其广大!影响何其深远!蕴藏的文化价值何其珍贵!对其保护利用的意义又是何其重要!
大汶口文化开启中华文明曙光
很多学者认为,大汶口文化,是东夷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发展阶段,特别是它的中后期,在总体的成熟程度上超过了同时期代表中原文化的仰韶文化,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几个方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大汶口人已经打制出石铲、石锛、石斧、石凿、石刀、石矛等石制生产工具,兼有一些骨器、玉器、角器和蚌器。已拥有较为发达种植业、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出现了手工业,包括生产、生活工具制造业 。
大汶口文化时期手工业最为突出的是制陶和酿酒业。其中制陶技术较仰韶文化有很大的提高,陶质有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四类。白陶的出现,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具备了以后陶瓷的质地,是陶瓷的先驱。大汶口先民还是酿造业的开创者,最早发明了酿酒术。
在文化发展方面,大汶口文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明了最早的陶刻文。文字的创制,是古代文明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最早的文字,当是东夷先民的创造。
文字的发明,是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大汶口陶刻图形文在当时已具有文字的性质和功能,它比甲骨文早出现了1500年。
以大汶口人为代表的东夷人,还在古代的乐舞艺术方面有重大的贡献。古代有太昊“灼土为埙”的传说,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后汉书·东夷传》说:东夷“喜饮酒乐舞”,这和东夷人豪爽的性格也相符合。东夷人善乐舞,自古已然。
大汶口时期的东夷人还是原始礼制、宗教文化、自然科学的创造者。《管子·五行》篇曾说:“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可见“天道”之学也最早流行于东夷地区。“天道”之学包括原始宗教、自然科学、历法之学和阴阳、八卦之学,由此可以看出东夷文明的博大和精深。
著名考古专家、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学海研究员介绍,在大汶口遗址发掘26号墓过程中,出土了一件保存完好的象牙梳,上有繁复镂孔雕刻图案,异常精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件象牙镂孔工艺品,反映了大汶口先民的雕刻艺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梳身上雕刻的“S”字形图案颇像后世的太极八卦图。就是这把梳子,将“易学源于商周之说”提前了两千年以上。
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对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其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东夷族无论在文字的创制,还是礼制、宗教的形成上,都走在了同时代的前列。
大汶口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在文化上的贡献,不仅见诸于传说与史载,而且还得到了考古发现的印证与支持。种种研究表明,大汶口文化见证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中华民族由部落到国家、由无文字历史的史前文明向有文字历史的文明社会转变的那段历史。到大汶口文化晚期,古老的氏族制度已接近它历程的终点,文明社会的曙光已灿然可见。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导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和延续,为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和曲阜孔孟儒学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秦时期,东夷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在文化互动中逐渐产生新的文化因素,直至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战国时代,以东夷文化为基础的孔孟等文化再次创造辉煌,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正统。
大汶口文化再现东方文明之光
“大汶口遗址在大汶口文化当中是首屈一指的或者说是唯一的,那么就应该让它发挥作用,最直观、最直接的就是把遗址利用起来,让人们来领略富有魅力的东方文化。”山东大学史前文化考古专家栾丰实教授如是说。
“正是有了大汶口文化,才产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孔孟文化,而大汶口文化遗址,又处在从济南到泰山和曲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黄金旅游线上,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大开发价值。”泰山学院教授汤贵仁这样说。
著名考古学家,全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指出:“离开了大汶口文化,泰山、泰安就没有真正科学依据能称作‘大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泰山不是秦始皇封禅出来的,是大汶口人最初把泰山尊为‘神山’,后来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物。”他建议:“泰安市、泰山、大汶口三位一体,做为一项‘大文物’的整体,必须要从大汶口和大汶口文化说起。首要的课题是把大汶口这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泰安市政规划。”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泰安市、岱岳区及大汶口镇从科学定位、精心规划入手,对大汶口文化保护利用进行了积极运作。2010年,大汶口遗址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同时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大汶口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大汶口遗址保护规划范围包括以大汶口遗址本体分布范围及其密切相关环境控制区域。东至明石桥东侧拦河坝,南至汶总干渠,西至京福高速,北至利民街与太平街,规划范围面积380公顷。
作为国家立项的重点文化项目,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投资30亿元,主要规划建设遗址核心展示区、大汶口文化博物馆、滨河观光大道、大汶口文化历史风情再现区,串联辐射大汶河、云亭山、文姜城、山西会馆、上泉古泉群等周边文化遗产,倾力打造集遗产保护、展示利用、文化交流、生态观光、旅游服务、城镇开发建设于一体的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区,再现远古东方文明的无穷魅力。
目前,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大汶口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区、遗址核心区、古镇开发区和滨河景观带“一馆、三区、一带”建设,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呼之欲出,沉淀6000多年的史前文化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依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推动古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汶口镇着力实施“一体四翼”发展战略。“一体”即大汶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体;“四翼”即推动大汶口镇经济社会综合体发展的四大引擎,包括大汶口镇政府服务平台和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区、大汶口文明之光工业园、大汶口汶阳田高效农业示范区三个产业发展平台。力争经过3-10年时间,实现“四圈、三镇、一特区”发展目标,“四圈”即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圈、大汶口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圈、大汶口周边600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圈、泛太平洋大汶口文化影响圈;“三镇”即建成全国重点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城镇化建设示范镇;“一特区”即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经济特区。目前,大汶口镇已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近三年,大汶口镇经济发展迅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0%,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可达到1.1亿元,比2011年增长276%。
远古现代交相辉映 文化生态相得益彰,大汶口镇踏着东夷文明的足迹四翼齐展,开拓创新,她有着璀璨的过去,也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