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12月3日讯 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即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各产业及企业都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在这一复杂环境下,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循环发展,成为企业突围求存、做大做强的不二法宝。
泰安市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创建思路,全市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已全面铺开,循环经济的理念正在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构建循环型社会步伐不断加快,全市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循环孕育新格局
生产苯酐产生的二氧化碳蒸汽用于发电,并源源不断供应给周边企业,产生的液态尿素经过一系列流程变为碳酸氢氨产品,从而实现废气、废料的循环利用。在新泰市楼德镇联合化工园区,这样的“奇迹”在上演。
通过产业链延伸等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联合化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三废’或副产物,基本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不景气,只有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和广开销路,才能让企业渡过难关。
联合化工所在的新泰市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里,因为都是化工类产品,一个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循环不断的绿色产业园已颇具雏形。示范区产业定位煤化工和盐化工齐头并进,结合当地资源发展下游其他化工,通过增量投入,建设煤基多联产以及煤化工与盐化工相结合的化工基地,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地区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内生产企业4家,在建企业5家,签约拟建企业3家,改造项目1家,共计13家企业。
示范区产业发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聘请上海华谊设计院对示范区产业链进行了规划梳理,确立了以发展煤气化、煤焦化、医药中间体、合成新材料、高分子材料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思路。将一个产业集聚到一个园区内,可以让企业的安评、环保的压力大大降低,而让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其中,使得园区内的各个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相互的资源,为化工行业在逆境中生存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目前,该园区在180万吨煤化工进一步发展稳固的前提下,进一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逐步形成煤焦化、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品链,力争在焦炉煤气资源化利用上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及废物资源化,一直是我国资源节约的主要手段。重视物质的循环利用,古已有之。如唐朝时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桑基鱼塘”雏形、20世纪50年代的废旧物资回收等。
在泰山区省庄镇有这样一家企业,通过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出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市场占有率逐年攀高,这便是澳斯顿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在该企业园区内的一处空地上,一座完全用企业自身产品修建的小别墅让人大开眼界。在这里面,温度可以保持恒定,冬暖夏凉。产品用来盖房子,不仅是冬暖夏凉,而且隔音降噪性能特别好,属于绿色产品,环保无毒害。目前企业的龙头产品ast水泥发泡保温板能够达到A1防火等级,保温、隔热性能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实际上,看上去高大上的水泥发泡保温板只是用普硅425水泥和各种工业废弃物磨细矿粉、粉煤灰为主要材料。企业建立之初便把目光放在了工业废渣的再生利用上,能够把工业废渣变废为宝,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这一成熟产品的支撑下,该企业自主研发的AST发泡水泥保温板智能全自动生产线已销售到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市,销售额逐年增加。
产业融合迈向绿色发展
农业、工业生产中,必然产生一定量的秸秆、废气、废渣和废水,按传统物质代谢和工业发展模式,大多有害污染环境的废弃物仅作简单处理便排向大气、水体或堆放。在肥城市边院镇,一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工业—农业”循环经济正在当地成为“流行”。
肥城澳亚牧场奶牛存栏达1.5万头,年收购牧场周边1万亩玉米秸秆用于生产青贮饲料,农户每亩玉米增收1200元,既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但牧场每年产牛粪约6万方,污染周边村庄地下水、空气、水库,老百姓反映强烈。2014年,边院镇政府新上投资1.1亿元1万方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1.3亿元6万吨锦利源有机肥料项目,将澳亚牧场牛粪全部消耗掉,沼气项目产生的沼气用于牛粪烘干、牧场生活,烘干的牛粪以及生产沼气后产生的沼渣用作有机肥料项目原料,年产生物有机肥料6万吨,产值1.2亿元,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改善了土壤,提高了农作物品质、产量,形成“秸秆——饲料——牛粪——有机肥(沼气)——土地”生态农业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改善了周边环境。
生产中,尽可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化’就是要求对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全面回收,并将其变为有用的生产原料,将环境成本变为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