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瑞
旅游淡季来临,不少导游员面临转行或做兼职。对于他们来说,整个冬天收入锐减,只能选择去电影院售票、去商场做临促、离家去东北带团……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旅游局说了很多年导游薪酬制度改革,但想真正落地,太难。
冬季里导游成商场临促
有的变身“候鸟”导游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都是泰安传统的旅游淡季,旅行社地接、组团数都在减少,淡季的来临让导游员收入骤减,甚至直接化为零。每年春天旅行社都会新进一批导游员,但冬天一定会有一波离职高峰,这已经成为惯性。
王浩(化名)曾是某旅行社专职导游员,现在则从旅行社离职,转行在天猫上做起了电商。王浩说,淡季一到,做导游赚的钱没法养家糊口,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只能考虑转行。
导游张娟从业已经十几年,也是全国优秀导游员,但是淡季来临后她也进入了没有团队、没有收入的空窗期。张娟冬天会以讲师身份给学生上课,还能有些收入,但其他年轻导游的状态可想而知。张娟说,曾有导游跟她诉苦,“觉得到了冬天喘口气都好奢侈。”“最近,朋友圈里导游陆续有做微商的、合伙开饭店的,女孩去商场做短期销售,男孩则当了业务员。”
张娟算了一笔账,每个导游每年接40个团、每个团挣1000块钱的话,一年有四万块钱收入,但每次往往挣不到1000块钱。扣除保险、交通费、电话费,一年根本剩不下多少钱。“最难熬的是刚结婚的男孩,他们往往冬天出去做兼职,最后就离职不回来了。”
今年还出现了新的现象,就是“候鸟”导游。淡季来临,婷婷(化名)选择到东北雪乡做导游,那里现在正是旅游旺季,常有旅行社到泰安招聘导游。婷婷坦言,有很多导游,选择熬到过年就回老家,待到“三八”妇女节才回旅行社上班。
旅行社三年少40多导游
老导游转行新生代断层
2012年时,泰山瀛泰国际旅行社有专职导游员80多人,数量达到顶峰,不过现在只剩了40多人。三年时间里,多数导游员选择了转行。总经理齐磊说,即使在旺季,一些因素使得导游收入减少,缺乏幸福感、归属感,到了淡季,离职就成了顺理成章。
业内人士坦言,对于导游来说,目前购物、提成、加点等灰色地带仍然存在,而且需求很大。最初业内对于购物和附加景点的有些矫枉过正,虽然后来《旅游法》进行了解释,但由于各地执行情况不一,使得导游拿捏不准,即使游客自己提出购物、加景点要求,导游也不敢随意更改。“各地旅游执法有的侧重服务性,有的侧重管理性,泰安是后者,我觉得这导致了本地导游的流失甚至断代。”该业内人士说。
老导游转行,新生力量也在减少。齐磊说,他现在在泰山职业学院授课,教旅行社管理,班里有48个学生,选择从事导游行业的只有五六个,其他的都进入了酒店、销售行业,或者做了景区讲解员,而这也是近几年才有的趋势。“过去导游只是执行者,现在也成了创新者,这是一项脑力劳动,数量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要求的提高。”
公司给导游组团找兼职
有的则集中培训几个月
齐磊说,为了在淡季帮公司的导游员找工作,也减轻公司负担,火锅店、电影院、微店都成了他想尝试的行业,好让员工冬天有地方可去。“到12月10日左右,我会统一安排员工,到商场、电影院这些地方做几个月兼职。有些小规模旅行社,导游到了冬天给老板接送孩子、陪着打牌、做饭洗衣服,都成了老板的保姆。”
对于诚之旅国际旅行社来说,由于在广东地区有分公司,广东游客比较多,进入冬季后仍然有一定的客源。总经理徐娟说,在没有团队的时候,公司会把员工集中起来做培训,不会给大家放假。除了休息,也得让大家充充电。“确实很多导游会在冬天找些兼职工作,但我就怕一松散下来,年后再收心很难。”
齐磊介绍,在青岛、南京这些较发达的旅游城市,目前都成立了导游工作室,是在民政局注册的俱乐部性质机构,所有优秀导游集中在一起,由工作室向各旅行社输送、调配导游资源。旅行社则成了中介方一样的角色,只负责把导游介绍给游客,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导游经济。“在泰安,导游和旅行社是雇佣关系,导游干活,旅行社发工资,环境氛围大为不同。”在尝试导游工作室前,齐磊每年花在导游身上的费用接近120万,现在下降到40万。
而国家旅游局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发起导游薪酬改革,但至今仍无定论。“地接城市、组团城市、旅游资源城市、非旅游资源城市,各个地域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导游这个职业没法做到一刀切,不同地域薪酬没法固定。”业内人士说,这成为阻碍薪酬改革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