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提起泰安,人们总会想起泰山。泰山,作为泰安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给泰安带来高“颜值”,让泰安给人们留下了“旅游城市”的印象。10月16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来到山东泰安市,在山东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车间,在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的石膏展览馆,在现代化的高铁新区,媒体记者感受到了泰安的转型律动,这座“旅游城市”不仅能够拼“颜值”,而且还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创新要驱动力,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跨越转型发展中“拼才华”。
“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记者参观山东康平纳集团研发中心
山东康平纳集团车间内染色后的筒子纱
生产车间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正在染色,智能化车间中空无一人
山东康平纳集团整洁的筒子纱生产车间
筒子纱生产车间监控室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控查看
毛纺企业揽获国家科技创新大奖,创新并非“高不可攀”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泰安因泰山而得名,长久以来,泰安市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靠颜值”的旅游城市形象,然而在山东康平纳集团,这一印象因这座智能工厂而发生改变。
走进山东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染色车间,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正在从事的是以往高人工、高污染、高能耗的纺织印染行业。只见控制室里,工人轻按摁钮,就完成了对整个生产线的控制;控制室外面,整洁明亮的车间里只有两三名工人在巡视设备;工人身边,机械手臂有节奏地上下摆动,染色完成的筒子纱就被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介绍说,2014年,山东康平纳集团完成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在全世界实现纺织印染全自动化,有赖于这一成果,康平纳集团建立起了眼前这间高智能、无人工的智能工厂样本,一改以往纺织印染行业“人头攒动、污水横流、气味刺鼻”的形象。
作为一家民营工业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大奖,康平纳集团走过了十年艰苦的创新之路。2003年,康平纳集团成立五年后,为了打破“永远落后国外先进企业技术一步”的魔咒,开始加强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由一家单纯的毛纺企业转变为以高档羊绒面料、染整机械装备及数控机床制造为主要业务。2009年,既懂工艺又懂装备的康平纳集团研发创建了国内首条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示范线,并在之后5年的运行过程中不断研究完善提升,终于将科技进步大奖揽入怀中。
“万众创新,创新并非高不可攀,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刘琳说,集团每年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收益远大于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10月16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走进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一睹全球最大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的风采。
工作人员展示脱硫石膏和磷石膏样品。
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石膏板防火墙等产品。
在泰山石膏展览馆里,各种石膏板装修材料颜色鲜艳、式样繁多,引起了采访团成员的浓厚兴趣。
“自己打败自己”搞创新,被淹矿井中走出“全球第一”
同样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创新要驱动力的还有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走进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的石膏展馆,从石膏形成原理的科普知识到石膏建材打造的“会呼吸的房子”,让人对“石膏”有了崭新的理解,同时也有了疑惑: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建材能有多少科技含量,有多大的创新空间?泰山石膏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正是依靠“自己打倒自己”的创新精神,这家濒临关闭的企业成为了如今的“全球第一”,并荣获了2014年泰安市科技进步最高奖。
泰山石膏的前身是泰安市大汶口石膏矿,1992年矿井被淹,泰山石膏全体员工勒紧腰带过日子,建设并投产了第一条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年产量仅300万平方米。而后五年时间,泰山石膏又陆续建立起了几条年产400万-80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到1998年,全公司石膏板产能也不过2000万平方米,泰山石膏人还没有来得及轻松的喘息,就迎来了石膏板市场的价格大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泰山石膏意识到,必须要走出一条别人无法逾越的创新之路,“要自己打倒自己”,不断突破自我搞创新。正是在这种自主创新精神的指导下,泰山石膏广大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设计10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奖、节能奖80余项,2008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4年获得泰安市科技进步最高奖。另外,泰山石膏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成功研发了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产石膏板技术,开国内同行业之先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
如今,泰山石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纸面石膏板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12亿平方米,石膏板护面纸30万吨,轻钢龙骨2万吨,装饰石膏板400万平方米。二十年间泰山石膏在国内24个省建设了40个分公司(或分厂),布局设立了200多个营销网络服务站及4000余家经销商。
10月16日下午,“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来到新建成的泰安市高铁新区英雄山小学参观采访。
全新改造提升的开元河景观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学校包括体育馆、学生公寓、地下停车场等全套教学设施,并配有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拥有2000多座椅的操场看台,是泰安市目前硬件设施最好的学校。
在泰安高铁新区,全新改造提升的开元河景观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摆脱“资源依赖”走向“科技依托”,泰山脚下“创造”忙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拼“才华”,这是采访团很多记者在泰安采访后的感受。泰安,这座大家印象中的旅游城市,在第三产业强势推进的基础上,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创新要驱动力,使传统产业获得了新跨越、新提升,释放了新活力。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泰安积极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化工、食品、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突出抓好企业技改项目建设,每年重点推进100个左右自主创新项目和100个左右技术改造项目。泰安华鲁锻压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功研制世界最大规格的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列入国家863计划,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近期工信部公布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山东共8个项目入围,其中就有泰安市的康平纳集团、泰山玻纤、中联水泥3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
另外,深入实施“1351”工程,泰安将争取3-5年内培植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300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过亿元科技“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00亿元,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基。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26家。
“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充分汇聚科技人才第一资源,坚定不移地抓好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鹏介绍说,泰安正努力使经济增长转换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上来,加快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由“泰安制造”向“泰安创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