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2015年泰安市足球联赛中,来自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柏子中学足球队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亚军。作为一所农村中小学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瞩目;而该校的足球发展史或许能折射当下一些中小学发展校园足球所处的现状。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马兆峰 张敏 马培青 张立军
日前,《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发布,今年起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项目,并增加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
校园足球火苗渐旺
“发展校园足球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能够强化团队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岱岳区大汶口镇教育办公室主任李万刚表示,学校体育仍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
今年7月19日,教育部公示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名单,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认定,共遴选出8651所中小学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9个县(区)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我们学校足球队是2011年10月份组建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七八个比较喜欢足球的同学想组一支队伍去参加比赛。”岱岳区大汶口镇柏子中学的体育老师兼校足球教练周强介绍,学校足球队成立之初完全是东拼西凑起来的。时值泰安市第一届中小学足球联赛举行,就是这样一支成立不足一年的球队,却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这和学生们对足球的热情分不开,早上六点队员们就到校训练,周六周天也乐此不疲。”
发展要“因地制宜”
柏子中学校长宋海军介绍,学校足球基础不一样、教学特色不一样、学校规模不一样,包括学校的师资、区位等的不同,都会影响校园足球的发展,“发展校园足球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比如,在足球人才、学校师资等资源比较好的学校,可以建立模拟职业俱乐部、设立足球试点班等。在一般学校,可以设定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足球普及课堂和以专业教练为主体的球队。”
目前,柏子中学立足自身农村中小学和足球特色学校的实际,建立了足球体育课、足球社团和校足球队三维立体式“金字塔”模式。“首先是足球进课堂。我们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起码保证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周至少一节足球体育课,这就在全校营造了很好的足球氛围。”周强说,其次是足球社团,通过社团活动这个纽带来承上启下,既能让那些确实对足球感兴趣的同学提高专业技能,又可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人才。柏子中学的足球社团一直控制在一百六七十人的规模;其中仅小学部就有一百人左右,而全校小学生总人数才四百余人。“金字塔”最顶端的则是校足球队,“球队一直保持在二十人左右的规模,以八九年级的学生为主,择优考试选拔。”这样的“金字塔”模式,既保证了足球在全校的普及教育,又能选拔出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作为特长生进行专业化提高。
需破解三大难题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校园足球也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面临观念问题。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中,“踢足球影响学业得不偿失”仍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观点,甚至很多文化课教师、班主任也这样认为。对此,一些教育学者认为,要让家长真正转变观念,关键要在孩子升学考试方面实现突破,要有更多的高中招收足球特长生,为足球好苗子搭建升学渠道。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所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如何,体育教师起着核心作用。柏子中学校园足球发展样本有这样一个鲜明特色:以几名热爱足球的体育教师为核心,校长在管理层面给予必要支持,家长不过多干涉,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引导。这其中,体育教师的角色确实举足轻重。
记者发现,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在各地较为普遍,而懂足球的体育教师堪称匮乏。在这方面,柏子中学的做法也许值得一些学校借鉴。去年柏子中学主动与泰安市体校取得联系,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今年,学校还专门从社会上聘请了一名足球专业的教师,给校足球队的队员以专业的指导。而大汶口镇教育主管部门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还强化了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奖励,专门制订了《大汶口镇对艺体工作的考评方案》,加大对取得重要比赛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单项比赛最高奖金达5000元。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全镇中小学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
除了师资的短缺,场地不足也是发展校园足球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此周强觉得场地问题确实存在,但不应成为发展中小学足球的“桎梏”。“别说对农村中小学,就是对城市里的中小学来说,建设专业的足球训练场地都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作为足球教育的普及和基本功的训练,我觉得不上专业比赛场地也完全可以。”但周强老师同样强调,真正到了打比赛阶段,特别是后期的战术训练,就必须要到正规的场地进行。普及式的教学和真正的比赛需求,不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