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铁路通达四方,每天过往列车数不胜数,如何保证它们的过境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泰安有这么一支队伍,每天上百人奔赴铁路一线,负责辖区线路的巡护工作,他们被称为铁路上的“哨兵”,终日为列车保驾护航。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捡垃圾还要防异物
40岁的宋勇峰是济南线路巡护所泰山巡护大队北集坡中队的一名巡护工人,从2007年加入巡护队伍以来,一直负责京沪既有线K558公里730米至K561公里650米,共计2.92公里的线路巡护。
8月13日是宋勇峰值班的日子,早上8点,他像往常一样穿好反光背心,挎上稍显破旧的军绿色工具包,装上红黄旗、警笛、钳子、铁丝、对讲机等物品,做好交接班手续后,开始了一天的巡线工作。
巡视区被两道刷了绿漆的铁栅栏牢牢地包围着,栅栏高约2米,穿过栅栏,石渣与栅栏间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道,这是巡护工人主要的活动区域,被称为路间。石渣上面就是钢轨,每次火车经过就像贴着人面掠过,十分吓人。不过这对于宋勇峰来说已习以为常,他说,每次列车经过都是他最享受的时刻。
原来,夏天气温高,没有遮拦的线路充分暴露在烈日下,再加上两侧的钢轨、石渣的存在,轨面温度能达五六十度。人行走在一侧,没走几步,就已经大汗淋漓。他告诉记者,货车经过时风最大,普通客车次之,动车风最小。
说着,一列油罐货物列车由南向北呼啸而来,宋勇峰突然停下脚步,挺直腰板,面朝火车,身体跟着头颅一起旋转120度,直到列车远去。事后他才向记者解释,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自身安全。
原来,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有乘客从车内抛出一些杂物,为了避免被砸伤,巡护工人在列车经过时要做到“迎、接、送”三步,通俗地讲,就是将列车迎过来,送出去。
“现在好多了,多数列车的窗户都是封闭的,不然线路周围的垃圾早就遍地了。”宋勇峰说,每次巡逻,他都要随身携带塑料袋和夹子,看到地上有垃圾,就要捡起来,“过去,我走一个单趟就能捡两三袋垃圾”。
曾经一个月17人闯禁区
宋勇峰形容自己的工作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巡逻时,头会不停地扫向周围,他说,这样做是为了能及时发现闯入禁区的闲杂人员,并能迅速制止他们。
前不久,有两个来泰安打工的年轻人,一天他们下班没事,翻越栅栏,想感受一下火车的威力,便把20多斤的石块搬到铁轨上,看火车能把它们撞多远。
“幸亏我发现得早,要不然真要出大事了。”宋勇峰现在回忆起来仍很后怕。他告诉记者,当时他距离两个年轻人只有四五十米远,且一列火车刚从泰山站出发,形势紧急,他一路飞奔,先把铁轨上的石头搬下来,再稳住两个年轻人,就在此时,远方的列车发出了鸣笛声,几十秒后,列车呼啸而过,“当时,我惊出一身冷汗,那一整天都提心吊胆。”
还有一次,宋勇峰在巡护时,发现七八个孩子正站在栅栏外试图向过往列车扔石子,被他及时制止。他告诉记者,这种事情虽不经常发生,但只要碰到就是大事。北集坡中队中队长张衍荣说,这一辖区途经学校、乡村等人口密集区,安保压力大,他记得曾经一个月发现17名闲杂人员闯入禁区,多数是要轻生。
以雨为令 见雨上岗
巡护工人巡护线路不只是要防闲杂人员,还要防洪、护网。每年6月至9月是防洪期,每天线路巡护值班室都要有领导坐班,以防警情。
前段时间,泰山巡护大队分管既有线路的大队长尹勇在值班时就遇到一起突发事件。当日夜间,泰安突下大雨,凌晨时分,一名巡护工在巡逻时,发现一段长约50米的隔离栅栏向外倾倒。尹勇得知情况后,连夜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栅栏修复,修复期间,巡护工还要在一旁盯守,防止有外人进入。
“我们是以雨为令,见雨上岗。”尹勇说。他提到,列车过境时,都要经过辖区一段山体,由于山体为防滑石构造,遇到大雨,可能会发生塌方。所以每逢下雨,都要有一名巡护工披着蓑衣,准时盯守在那里,直到雨停为止。
这种事情在宋勇峰看来再正常不过。他形容他们是铁路上的“哨兵”,洞察着周围一切,一旦遇到警情,立马通知后方,这是一种责任,而正是这种责任驱使他走过八年。
他说,每天,他要在这段2.92公里的区间内,来回巡视两趟,一天下来,他要走十多公里路,八年下来,他已走了2.5万公里。
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当经过一座公跨铁桥时,他依然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桥上的铁丝网,查看有无破损;看到地上有垃圾时,依然会弯腰捡起;发现栅栏破损时,依然要拿起钳子进行修复……
这就是一名线路巡护工人的日常工作,琐碎中透露着不简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泰山巡护大队获得了无数荣誉。泰山巡护大队支部书记裴光强说:“荣誉的背后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现在唯一让人骄傲的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辖区路外伤事故发生率的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