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地理 山东泰安6月13日讯(马可远)济运功惟万古宣。一座戴村坝,畅通了一条大运河,也改变了整个中国古代漕运史。毛泽东高度评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说它了不起,不仅在于戴村坝建造的高度智慧与艰苦卓绝,更在于它是京杭大运河的心脏,没有它,整个运河漕运体系将难以为继。
五百多年间,它为中国的南北运输,为中华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戴村坝已“功成身退”,但它没有湮灭于历史的荒烟古道之中。一场融入时代、转型旅游的蜕变正在发生。
华北“都江堰”
4月的齐鲁大地,柳絮纷飞,阳光暖暖洒在脸上,甚至有种比江南更亲切的春意。
山东泰安市东平县,这里因八百里水泊梁山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而闻名。梁山水泊兴起和没落,都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隋唐时期,黄河改道,洪水进入梁山附近的沼泽地,形成了八百里水泊,到了宋末元初时,黄河再次改道,失去了水源的梁山水泊也难以为继。此后,水泊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只剩下东平湖。
沿着东平湖上溯约30公里,在东平县南城子村附近,就能看到一个巨型大坝横亘南北,这就是戴村坝。
240年前,乾隆第一次南巡时,站在运河南旺段边,写下了“清汶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的感慨,运河滔滔,带来了的是帝国的生生不息。
如今,站在戴村坝南端远望,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气慨。大坝上游的大汶河水面辽阔,水势平整,岸边杨柳依依,百花齐放,山水相映。
脚下的大坝如一条巨龙横卧河中,将大河一分为二,坝上被称为大汶河,坝下称为大清河。
可惜的是,4月为山东的枯水期,大汶河的水面无法漫过大坝,因此也没法看到“戴坝虎啸”的壮阔情形。
如果恰逢雨季,站在戴村坝北端的观坝平台上,当碧水翻越戴村坝时,形成三道美丽的瀑布,激流奔涌,犹如高崖飞瀑,跌落坝下的消力池内,激起浪花朵朵,势如万马奔腾,声如龙吟虎啸,几里外都雷声贯耳,大坝边泛起的水雾让人睁不开眼。“戴坝虎啸”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与都江堰类似,整个戴村坝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水利工程。戴村坝大致可以分成主石坝、窦公堤和灰土坝三个部分。其中主体建筑叫主石坝,主石坝又精巧地分为三段,分别为玲珑坝、乱石坝和滚水坝,有意思的是,这三段高地略有所差别。随着汶水水位的上涨,三个坝分级漫水,既保证了小汶河持续供水,又能排洪防溢。整个主石坝略成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坝的预应力。为了保证坝基的安全,又在坝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缓冲槛,水经缓冲槛而缓速,减轻了对坝的冲击力。
主石坝的北面为窦公堤,起着减缓汶河水势和泄洪的功能。在窦公堤北面还有一个灰土坝,这个灰土坝也起着泄洪的作用。另外,在戴村坝几十里外的小汶河南旺镇附近有一鱼石嘴,大坝修成之后,拦汶水顺小汶河南下,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通过鱼石嘴分水南北,三分向南,七分朝北,于是民间就有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说法。
大运河“心脏”
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一代代戴村坝人小心呵护着这颗运河的心脏,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在戴村坝边上,一座恢弘的戴村坝博物馆已经建成。
走进戴村坝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题词:“这是个了不起的工程。”1965年,毛泽东在接见山东党政主要负责人时,称赞戴村坝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当年策划、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汶上人白英为“农民水利家”。
戴村坝之所以了不起,在于它处于京杭大运河的心脏之要,以及心脏之功。这条始于春秋时期的运河,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大动脉。不过在元代之前,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并不发达,由南方经运河北的粮食,一年不过40万石左右。当代水利学家姚汉源一针见血地做出过评论,大运河运力不足,根源在于山东。
山东段运河为何不畅,最大的问题是水源。山东境内的运河大部分为人工开挖,运河的水基本依靠汶、泗诸水以及少量山泉补给,由于汇入的河流不多,山东境内的运河时常断流。
元朝时,曾有人尝试在汶河济宁段筑坝,试图让更多的汶水流入运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上根据现代科学测量,整个京杭大运河,地势最高段在汶上县的南旺镇附近,由于在济宁修筑的水坝高度没有超过运河南旺段,所以汶河的水难以流入运河,干旱季节,运河还是经常断航。
随着明成祖朱棣都城北迁,迫切需要京杭大运河加大运力。1411年,明工部尚书宋礼奉命,征集军民、整顿运河。在整顿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运河南旺段缺水的问题。宋礼非常担忧,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四处寻求高人指点。这时,一位叫白英的老人出现了。白英告诉宋礼,南旺才是运河之脊,只有水位高过南旺,才能将汶河水引入到运河中。宋礼采纳了白英的建议,开始在大汶河上修建戴村坝,通过大坝将大汶河的水引入运河之中。
后人如何修筑,运河博物馆中的一个戴村坝剖面图让我们一目了然。大坝底部为柏木排桩,好比我们现代建筑的打桩,木桩表面用火烤进行防腐处理,接着用三合细土与柏木填筑联为一体,这是大坝的地基,接着在地基上覆盖1~5吨的巨石,相临石块间以铁铆扣相连。站在大坝之上,感叹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的明朝,古人花费了多少的人力,才将这些巨石堆砌完成。
戴村坝建成后,汶河水经戴村坝拦截,抬高水位后进入小汶河,再汇入运河南旺段。
大运河的“心脏病”一下子解决了,大运河漕运畅通无阻,每年的运力增加至400万石左右,最高时甚至到达800万石。沿河德州、临清、济宁等11处府州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城市。
不由想起姚汉源的感慨:“运河非一二人之力,非一时之功……其创修则智者出其智慧,有力者挥洒其血汗,参预者当以兆亿计。心血凝聚不可以升斗量!”信哉斯言!是啊,中国大运河的伟大之处绝不仅仅在于它的长度,科学的设计和精妙的计算才是运河的精髓。
戴村坝建成之后,历代屡加整修改建,到清末时期,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但伴随着近代海运兴起,以及大运河时常堵塞,漕运走向了衰落,戴村坝所起的航运作用,也在逐渐缩小。1959年小汶河建坝截堵,汶水全部漫坝经大清河宣泄,引汶济运的功能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这个已经屹立了六百年的的伟大建筑,并没有失去它完全的功效。如今戴村坝依然起到蓄水、拦沙、缓流的作用,依然滋润着附近的村庄,灌溉着为数不少的田地。
“入伙”水泊梁山
历史从未忘记这座流芳百世的伟大水利工程。在新世纪,戴村坝接连获得两项宝贵荣誉,而当地政府的合理运作,也赋予了戴村坝更丰富的内涵。
2001年,戴村坝列入全国文保单位。
2014年,戴村坝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当年6月,“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作为运河之心的戴村坝,自然也位列其中。
如何打造好这个国宝,当地部门花了不少心思。2011年之前,戴村坝附近一公里是荆棘丛生,高低起伏的滩涂,简直是一个“土鳖坝”,有湮灭于荒烟古道之势。当地有关部门以戴村坝建成600周年为契机,建造了戴村坝博物馆,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除了常规的文字物品展示外,还辟出了一个3D影院,通过3D视频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戴村坝的伟大。
从水利工程转身为旅游景区,或者兼而有之,这似乎是它们的殊途同归。为此,戴村坝联手30公里外的东平湖。东平湖,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唯一遗存水域,也是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点。
也是于2011年,东平县推出了一个整体开发计划:政府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也开始陆续制定。这个目标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点水成“金”,以水为媒介,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将东平湖、戴村坝整合打造成一个旅游综合体,那就是东平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东平百里运河风情游线路。
这条风情旅游线路东起戴村坝,穿过东平湖水域,西至安山古镇,主要经过戴村坝、罗贯中纪念馆、水浒城影视城,东平湖湿地公园等景点。
坐落于东平湖畔上的水浒城影视城,已建成两年。它以仿宋建筑为特色,营造了小说《水浒传》的故事场景,以拍摄宋明古装戏为卖点,以此带动旅游业发展。据介绍,新版《水浒》大多数场景在此拍摄完成,另有《剑侠情缘》、《天仙配》、《卜案》等30多部古装戏也拍摄于此。
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戴村坝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转型,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它所初步展现出的美好前景,以及这一梦想,于我们不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