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平均下来每天产值1亿元,逐渐做大做强的泰安林业产业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只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兴林和富民相结合,‘创森’才有更大的空间,市民才能更加直观地享受‘创森’成果。”泰安市林业局局长葛茂金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
“创森”期间,泰安结合全市林业结构特点,坚持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进产业升级,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培植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五大产业,林业产业多点开花,连线发展,助力全市经济提升,惠及民生。
特色经济林规模发展
泰安是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垂直变化和地域差异,又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这为核桃、大樱桃、肥城桃、大枣等特色经济林迅猛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在新泰市小协镇,64岁的王恩海正经营着他的雷山林场,照看着1000亩的核桃和山楂,以及750亩的生态林。2002年,王恩海承包荒山。13年过去,光秃秃的大山已被满目翠绿遮掩,核桃树、山楂树、侧柏等林木密密麻麻遍布林场。2006年,王恩海发起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56户核桃种植户,成立了“雷山”核桃品牌,富民增收。2013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就是要先绿起来,再活起来,后富起来。”新泰市林业局副局长付玉立如是说。如今,王恩海的林场每年收入在60万元左右,他的两个儿子也已辞职,与他一同做起了这份林业事业。
以王恩海为代表的林农背后,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对核桃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推动。全市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促进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带动,规模化发展,加快核桃产业的规模扩张,全市核桃种植规模每年以几万亩的速度增长,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居山东省第二位。
“创森”期间,泰安在传统优势果品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核桃、大樱桃等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果品基地,打造了一批高产示范基地。
“在基地发展上,我们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注重特色,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实现经济林产业的提质增效。”葛茂金对记者说。
目前,全市已发展特色经济林150多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建立经济林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6个;创建标准化管理精品园30个。特色经济林优势产业得到稳固推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苗木花卉“买全国、卖全国”
城市绿化离不开苗木花卉,山东作为北方重要的苗木花卉产区,潜力巨大。泰安依托自然环境、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林农、企业投入苗木花卉产业,这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宁阳,占地2万亩的东方园林苗木基地,种植朴树、油松、山茱萸、五角枫等高档苗木品种40多个,140余万株,累计投资达6.5亿元。基地建设同时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增加当地村集体收入260万元,带动其他消费800余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今年,泰山区、宁阳县相继被批建为省级现代农业苗木基地县,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积2.81万亩,总面积达40万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有了产品,就要有销路。泰安为此多方努力,积极打造泰山苗木花卉品牌,为全市苗木花卉打造了一条快捷、高效的销售通道。按照政府搭台、金融支撑、企业运作、物流配送的电商模式,泰安建设了泰山苗木花卉电子交易平台,采取“O2O”网上交易,规范操作流程,衔接银行结算系统,整合物流、金融和信息资讯等资源,实行线上下单、线下交易,拓宽了流通渠道,实现了泰山花卉苗木“买全国、卖全国”。
林下经济集合发力
不砍树也致富。对广大林农而言,曾经的绿水青山就是今天的金山银山。林下经济正成为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聚宝盆。
泰安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提高林地生产率,使林下经济成为绿色富民新亮点。在泰安市《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中,重点推广了林禽、林畜、林药、林菌等模式,指导发展林下经济;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了一批特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如今,全市林下经济种植面积发展到40.14万亩,其中林药4.01万亩、林菌0.36万亩、林禽8.73万亩、林畜5.92万亩、林粮6.10万亩,年总产值达到24亿元,带动就业近7万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还加大了对森林旅游的扶持力度,森林旅游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泰安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焦明说。全市目前已打造28个森林公园、12个湿地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培植发展了休闲观光、养生保健、赏花采摘、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全省十佳旅游观光果园3个,示范带动面积80多万亩,观光采摘基地92个,面积共4.38万亩,全年实现森林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
“林业产业发展可圈可点,生态富民相得益彰,泰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全力支持。”葛茂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