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做“活”岱庙 让文物“活”起来

2015-06-01 14:3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精辟,是新时期文物工作的行动指南。岱庙,作为泰山之庙,既是泰山不容分割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市近万件文物荟萃收藏之所。如此巨大的文化宝库,如何让其“活”起来,“活”得精彩,值得思考。

      岱庙文物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岱庙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岱庙1286米的古城墙、579间木构古建筑、163米长的《天贶殿启跸回銮图》珍贵壁画、150余件碑碣刻石等;可移动文物包括岱庙10178件馆藏品,主要类别有: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铜器、金银器、玉石器、印玺、砚墨、珐琅器、竹木牙角、字画、刺绣、碑帖、革命文物、钱币、碑刻石雕和近4万册古籍图书。其中,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碧霞元君印、青铜斝、彩陶豆、龙凤冠人形玉雕、“淳于右造”戈、泰山神轴、明《道藏》和秦刻石、张迁碑、衡方碑以及历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的祭器等,均为岱庙之真品。另外,岱庙还藏有众多的近现代名人字画、文献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遗存。如此丰厚的岱庙文物不仅是泰山文化演变的缩影,更是泰安文化发展的见证。

      岱庙文物独具“活态”特征。大凡文物,必有个性。岱庙文物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当代,遗留了极其丰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科技文化等历史文化。这些遗物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沉淀、传承、延续到今天,恰恰在于其极具特色的“物质实体”个性鲜明。而鲜明个性的“物质实体”与生产生活于其中的“人”之间紧密的文化关联已经深入到岱庙、泰山和泰安民众的血液之中,无时不在向人们讲述着它自身在几千年间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向人们揭示着历史的记载和真相、万事万物演进的规律和方向。岱庙文物,就是一本鲜活的史书。

      岱庙文物要突出“神”的传承。岱庙文物孕育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中,栖息于其深厚的文化氛围之内。岱庙文物是岱庙的灵魂,保持岱庙的“魂”,不仅仅侧重于文物的物质与结构,更应重视文物的突出普遍价值与文化符号,更多关注文物的历史格局。文物,不是静止的、被动的保护,重视原来的文物历史格局与自然生态中肌理的有机结合,实行综合的、科学的保护,才能实现文物“活化性”的利用,并让它“神”起来“活”下去。

      做“活”岱庙文物要大胆创新。让岱庙文物“形”“神”兼备,离不开人的因素。要实现这一愿望,既需要有人去挖掘,更需要有人愿意去欣赏。欲达此目的,就应大胆创新,妥善处理解决好三方面问题。

      建立岱庙文物科研中心。作为做“活”岱庙文物的有力技术支撑,让貌似静止的文物“活”下去,迫切需要让观众了解文物的历史格局及其真实属性。如:对岱庙众多的文物、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了解其渊源、演变、工艺、时代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与泰山和周边文化间的种种影响,这些都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分门别类地开展系统而深层次的专题性整理、研究和挖掘,以探究“物”的真实内涵,探究“物”与人的内在关联,从而得出科学、严谨且有借鉴性和使用价值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建立岱庙文物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做“活”岱庙文物的创意基地,将文物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获得满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其目的就在于改变“输血式”的保护方式,使文物在保护与发展中具备“自主造血”的能力。日前,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旅游发展或拓展旅游项目“新六要素”,即“商、养、学、闲、情、奇”。这一思路与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不谋而合。文物,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娱人的重要载体,实现与旅游“新六要素”的有机融合,是保持文物“活”下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就需要尽快尽早做足做够岱庙文物这项功课。如针对不同的观众层次、不同的游客需求,确定不同的文物欣赏对象和欣赏内容。即有效地以岱庙各种文物为平台,充分挖掘、利用岱庙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众多科研成果,开展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商务奖励游、都市休闲游、养老养心游、修学培训游、探秘游乐体验游以及宗教民俗和各种纪念日旅游等旅游活动。如此,让那些藏在深闺的“宅女”“宅男”得以通过实物、复制品、衍生品或是影像、语音、动漫、多媒体等多种展示陈列与传播表现形式,使岱庙文物得以复活,得以展示出无穷魅力,并真正走出库房,走进人们的心里。否则,岱庙文物就真的要成为“宅女”“宅男”,成为躺在库房里、摆在露天中的老古董了。

      建立岱庙文物资源与人才储备库。作为做“活”岱庙文物的不竭之源,资源和人才是事业成功之本。只有人与“物”两者高度统一、相辅相成,才是岱庙文物“活”下去的关键。岱庙文物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宗教、书院、民俗、科技、建筑、艺术等门类,这就需要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文物资源信息储备;需要培养具有中国文明视野,探索文物的科学、艺术、历史、文化价值的意识,具备厚基础、宽口径、专业精深的文物保护类专门人才,即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目前,影响并制约着文物“活”下去的根本因素,恰恰在于一些文博管理单位文物资源信息储备不足、专题性战略性人才缺乏。要彻底解决文物资源储备与人才匮乏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不懈长期努力。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建立一套完善、科学、有效的文物资源与文物信息储备;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利用本土现有人才,大力延揽外来人才甚至租借国内外专业型人才,以此最大限度地建立一个融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于一体的岱庙文物人才储备库。

      让岱庙文物“活”起来,“活”得精彩,实现习总书记对文物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不仅是岱庙文物工作者的义务,更是每一名关心爱护岱庙的人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全社会皆须加倍努力。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赵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