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农历“二七”,摊贩都自发来赶粥店大集,在泰山大街西段附近占道经营。随着粥店社区西南侧农超市场的建成,20日起,粥店大集开始迁址,进入新市场规范化经营。新集市天天开业,大集搬迁完毕后,泮河西路将严禁占道经营。
挑着扁担来赶大集。
文/片 本报记者 张伟 陈新 通讯员 侯飞
每逢农历“二七”大集,上千摊贩抢滩粥店
19日恰逢粥店大集,上午10时许,从光彩市场北门到泮河大桥西侧,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五颜六色的凉棚,一眼望不到头。卖衣服的、卖菜的,以及一些厢式货车,将道路分割成各种摊位。
沿泮河西路向南,到财兴街路口,再到财兴街与开元路路口,都是摊位,进出的车辆不断鸣笛催促前边的行人与摊位,但基本没人理会。“这条路都成啥样了,还都上这里来摆摊。”一驾驶员气愤地说。
泮河西路中段粥店桥公交站牌处,商贩把站牌堵住,周边也都是摊点。在公交站牌上,有一句提示,逢集公交车不经过此站点。“不是我们不想走,确实是没法走。”34路公交车司机王师傅抱怨,粥店集当天,从早上7点多商贩就开始占道摆摊,有时下午三四点还散不了,公交车只能绕行。
附近打扫卫生的环卫工李先生介绍,粥店集散去之后制造的垃圾,他得打扫两个多小时。“商贩不注意卫生,菜叶瓜果随地就扔,说也没人听。”李先生说,为了方便他打扫卫生,特意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这样运送垃圾稍微方便点。
农超市场建成招租,今后天天有“大集”
新建成的市场干净亮堂。
19日,在粥店社区,记者看到壁报栏上张贴着的关于新建成的粥店农超市场的招商公告,凡是持有工商税务等有效证件的经营业户均可到社区报名租赁新建成的市场摊位。
粥店街道粥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梅元介绍,新建成的粥店农超市场位置在泮河以西、泰肥铁路南侧,占地面积20多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可容纳固定摊位200多个,加上不固定摊位共300多个,由社区出租和管理。
记者来到粥店农超市场新址,集市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工,新的农超市场非常“高大上”,两层的小楼建成三排,统一设置有铝合金门窗,水电,并设有单独洗手间。工人正在完善市场内的相关设施。除了商铺,黄前西干渠以北的十五六亩地平整以后,将划分区域,形成自由集市。
刘梅元介绍,从19日开始,商贩将陆陆续续进驻市场,禁止所有经营业户再占道经营,统一规划到新集市,同时逐步取消农历二、七集市的贸易方式,采取天天集市的经营模式。“新市场管理将十分严格,特别是食品安全方便,将以城市超市标准来要求。进入市场也是有门槛的,一些低档的、无证无照的不能入市。”刘梅元介绍。
“粥店大集早就应该搬了,新市场天天有集市,不用等五天了,居民卖菜肯定比现在方便。”粥店居民张先生说,粥店大集搬迁既能方便居民卖菜,又取缔了马路市场,减轻交通堵塞,他们都十分拥护。
相关链接——古代盐道经此,慢慢形成大集
“粥店大集从解放以前就有了。”粥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梅元介绍,他自己今年已经70岁,从小在粥店长大,他小时候这个集市就存在。而且据他了解,自己的爷爷那辈人都说不清粥店大集到底有多少年岁。
“粥店社区自古是交通要道,古时候官方的盐道从这里经过,那时候的从泰安到济南、肥城都要经过这里。”刘梅元说,路上的人们需要休息吃饭,加上周边人口兴旺,需要贸易,推测集市就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
“但粥店大集变成现在这种规模是近十年的事情。”刘梅元说,现在的粥店大集比十年前规模扩大了将近十倍,只是赶集的时间和地方一直没变。“原先这个地方都是农村,在马路上赶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习惯,但现在这里已经完全城市化了,在马路上赶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刘梅元说,粥店大集搬迁后,他有信心将粥店集彻底纳入规范化管理,马路上将一律不再允许摆摊,彻底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脏乱差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