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人们通过祭扫的形式来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可是,在鲁西南一个小村庄长大的小程却连爷爷的墓都没有去过。每逢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传统祭祀日子,家里的堂兄弟都去祖坟祭祖,唯独小程守在家中。原来,按照老家的习俗,未出嫁的女儿不能到故人墓地祭扫。
不许女儿去上坟,让侄子代劳
与小程遭遇一样,在鲁中南山区某县的农村地区,女子不上坟也是难以撼动的习俗,甚至是不可违逆的族规。
今年32岁的小侯就来自该县,他是家中独子,父辈兄弟两个,叔叔家只有两个女儿,小侯也就成了爷爷唯一的孙子。在小侯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父亲和叔叔常年在外打工,但是每到传统祭祀日子,再忙也要回家上坟。
不过,上坟的时候他们只带着小侯。“根据族规,堂妹不能到家族的老陵上坟。堂妹还不懂事的时候,曾经哭着闹着要跟着去祖坟,一向宠爱女儿的叔叔竟然大发脾气。”小侯回忆说,后来因为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回一趟家很不方便,叔叔也没法回家祭祖了。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让自己的女儿去上坟,“反而都是让我这个侄子代劳,把纸和香带到祖坟上烧一下。”
对“女子不上坟”的习俗,山东大学民俗学副教授李浩说,目前山东地方志还没有关于“女儿不上坟”的记录,这可能是某些农村地区不成文的风俗。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解释,关于“女儿不上坟”的习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传统男权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儿不是自家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受“男尊女卑”老观念的影响,所以女儿在娘家不能上坟,在婆家却可以上坟。
“独生子女政策”倒逼陋俗改变
“女儿不光不能上祖坟祭祀,死后也不能入祖坟。在老家,谁家没有儿子,多会留一个女儿在家,招一个上门女婿,但是女儿和女婿死后也是绝不能入祖坟的。”赵大爷说,他们附近一个村里,有一个上门女婿破例埋进岳父家的祖坟,骨灰都已经入土了,却遭到家族的强烈反对,
“因为家族中的孩子上高中以后学习越来越差,迷信的族人们将之归咎于不守规矩的上门女婿。”
随着社会发展,在农村扎根上千年的祭祀习俗也开始松动。小侯说,由于外出打工的男人越来越多,甚至一个家族没有几个男丁在家,他们走得又比较远,严格按照族规,每年回家祭祖六七次成本太高,于是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媳妇肩上。“在我们老家,儿媳死后虽能随夫葬入祖坟,但是生前不能轻易进祖坟祭祀,现在完全变了。”小侯说。
刘德龙介绍,女子不上坟的习俗在逐渐改变,尤其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也不断增多。这实际上是在倒逼习俗的改变,尤其是陋习的摒弃。甚至现在有些地方,女儿带着女婿回娘家上坟的也有。
客观现实倒逼祭祀习俗改变,这也是对女性的尊重,是一种进步。刘德龙认为,对传统习俗要科学区分、正确对待。对长久性、有广泛参与度、认可度的习俗可以保留下来,而糟粕的东西应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