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泰安新闻

泰安新泰75岁老人酷爱古诗词 10年前"触网"觅知音

2015-01-08 09:36: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李长枝家住新泰城区,今年75岁的他一生痴迷诗词,经常白天工作,晚上熬夜写诗。高中毕业后,李长枝先后在吉林延边的203勘探队工作、在北大荒的生产队放牧、在原籍山东新泰大霞雾村务农、在新泰翟镇黄泥庄做赤脚医生。

      李长枝家住新泰城区,今年75岁的他一生痴迷诗词,经常白天工作,晚上熬夜写诗。曾先后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三百多首。老人退休后,在网上发表了至少六千首旧体诗词。

      受外祖父熏陶 年幼时爱上诗词

      提起自己的外祖父,李长枝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五六岁的时候从大连回到新泰老家,一直跟着外祖父生活。外祖父对我喜欢写诗有着很大的影响。”李长枝说,“外祖父丁仲山不仅医术高明,对诗词曲赋、书画古玩也都很感兴趣。”

      “当时舅父对我要求很严格,想让我从事医学。但是外祖父从来不强迫我背诵《药性赋》、《本草歌》那些中医基础知识。”李长枝说,他年幼时就和外祖父一样,喜欢诗词曲赋。“自从喜欢上了诗词,我对它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从古代到近代、从国内到国外,名家诗词我都所涉猎。”李长枝说。

      李长枝的《红叶集》中,有两首五言古绝这样描述外祖父:“外祖名声著,救人无其数。只谈诗书画,不提药性赋。”“夏夜庭院里,纳凉流萤多。指星问外祖,哪是苏东坡。”流露出祖孙二人的感情之深。

      中学开始发表作品 工作后常熬夜写诗

      早在中学时代,李长枝就在报刊发表作品。后来在《大众日报》、《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过三百多首诗歌。“当时我在山东实验中学上学,学校不远处就是报社,下了晚自习就去投稿,有时候第二天就能见报。”李长枝说。

      高中毕业后,李长枝先后在吉林延边的203勘探队工作、在北大荒的生产队放牧、在原籍山东新泰大霞雾村务农、在新泰翟镇黄泥庄做赤脚医生。直至1990年,才被安排到新泰果都镇卫生院中医科工作。

      即使在野外勘探、放牧时,他都没有放弃对诗词的追求。“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白天当医生,晚上经常熬夜写诗。”李长枝的儿子李燕青说。父亲认真执着的态度让他很佩服,在做人做事方面父亲都是他的榜样。

      2014年4月8日上午,《殷培武诗词墨迹》首发式暨新泰市诗书画三友作品展举行开幕仪式,包括李长枝在内三位艺术家向残联捐赠作品。“李老师那天很高兴,当场就作了好几首诗,这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办不到的。”说起李长枝,文联的一位工作者印象颇为深刻。

      65岁开始“触网” 一篇帖子点击量破百万

      2004年,65岁的李长枝并不服老,开始接触网络,学习在网络上发表诗词。很多老人看了都头疼的电脑,到了李长枝这里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与李长枝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不会五笔打字,就用右手食指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键盘上敲。“这个电脑还真是厉害,我在2014年一共打了54万字,他都统计出来了。”李长枝说。

      “从网上写完了一按确认键就能发出去,速度特别快。我喜欢的旧体诗,在网上也能找到很多志趣相同的网友。”李长枝说。

      10年来,李长枝在各网站发表了超过六千首旧体诗词。同时集甲骨文诗词曲赋文联一百多题,由山东大学教授王长水书写后,出版了《王长水甲骨文书法风韵》。

      最近三年来,李长枝又把主要精力用在石鼓文上。他在红袖论坛的诗风词韵版,发表了《集石鼓文二百一十八字为诗词曲赋联》,目前已创作了三百五十多题诗词曲赋及楹联。该版的精华区显示,该帖子的点击率已突破百万。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