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1月6日讯 2014年,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动力,热情饱满地投入水利渔业各项工作,推动了全市水利渔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我市水利事业完成投资约30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12.3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060项,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完成水产增养殖面积42.5万亩,水产品产量9.3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96万元。
近年来,市水利和渔业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创建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党政工团一起抓、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格局。
每月中、下旬,该局分别组织一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和一次“水利渔业大讲堂”,作为学习平台,雷打不动,坚持不断,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此外,该局成立了泰山文明志愿者分队,将黄前水库水源地、大汶河及大河社区作为志愿服务基地,多次开展保护城市水源地在行动、美化大汶河义务植树、社区节水知识宣传等活动;组织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深入用水户、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文明建设品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市水利和渔业局在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干事创业、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水利渔业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登上新台阶。
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5亿元的泮河湿地建设共征地890亩,建净化池108个,主体工程已经完工,2015年初即可投入运行;大汶河综合开发圆满完成,促进了徂徕山汶河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推动了大汶河滨河新区开发建设进程,真正实现了泰城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的战略转移;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2.15亿元,数量、进度、质量均列全省第一;南水北调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顺利通过省里验收;组建了大汶河闸坝管理机构,充实了管理队伍,闸坝管理运行良好。
民生水利成果丰硕。5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项目在省级考评验收中市县两级全部获得优秀等次,为历史最好成绩,优秀比例全省第一;开展了近两个月的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大普查,建立了3626个行政村的饮水档案,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完成了15.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功将东平湖7万特困移民纳入国家水利移民避险解困试点范围,可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21亿元;实施水土保持项目23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
水资源管理全省领先。在全省17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我市列全省第一,并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考核,列全国30个省份第一名,成为全省第一批3个地级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市之一。此外,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聘请中国水科院编制完成《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水利部审查。
工程管理实现突破。田村、月牙河2座小型水库扩容升级为中型,这是全省除险加固后升级的2座水库,我市大中型水库数量增至16座,改写了几十年来14座的历史。今后还将有2座水库创建省一级、4座水库创建省二级规范化管理单位,至此,我市13座大中型水库全部成为省级以上管理单位,其中国家级1个,省一级4个,省二级8个,数量、等级均居全省前列,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厅提出的到2016年全部达到省级管理单位的目标。全省评选56个“鲁水杯”优质基建工程有我市9个,列全省第一,前10名我市占5个;全省评选42个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有我市5个,总量居全省第一。
依法行政创新发展。2014年征收河砂税费2.16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市被省水利厅确定为第一批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宁阳、东平两县河道管理局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河道执法规范化管理单位;新泰、宁阳、东平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验收。
渔业生产再创佳绩。2014年,该局积极争取省海洋渔业厅与市政府签订支持泰安渔业重点工作对接任务书,11个渔业项目到位扶持资金1249万元;编制了《泰山螭霖鱼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标准化基地、生物饵料基地、螭霖鱼科技馆,泰山螭霖鱼物种保护、产业化发展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