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11月25日讯 近日,新泰市放城镇放城三村村委大院内人头攒动,这是放城中心卫生院正在开展“医疗服务每周行”主题活动。村民们围着医生问个不停,量血压、问病史,医生们忙得不亦乐乎。84岁的鲁德桂老人已经是第二次来免费查体了,自己腿脚不灵便,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求医问药了。
新泰市从2009年开始,发起了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年过去了,新泰市医疗硬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普遍从医改中得到实惠。
治病花费20万元个人仅支付2万多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是几年前老百姓对“看病贵”的调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就医费用负担成了医改不可回避的问题。
5年来,新泰市新农合连续4年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实际自负比逐年降低,新泰市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泰安市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90%、70%和50%,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今年1—9月,共为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2.2亿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家住石莱镇的张会前几年因车祸造成双腿截肢,去年妻子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本已十分拮据的家庭又面临更大的困境。化疗前后花费将近20万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本是天文数字,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妻子在医院的治疗费用可以报销70%,余下的6万元治疗费分别按照1万元以下17%和1万元以上73%的比例由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进行二次保销,算下来个人仅需支付21800元,此外术后恢复及用药还将享受其他优惠政策,5年医改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打造步行15分钟服务圈
对居民实施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医改的重要内容,新泰市连续3年将其列为为民所办实事之一。
通过对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体检工作和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新泰市逐步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并借助信息协同应用系统实现动态管理。截至10月底,全市80%以上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为实现“未病先防、小病先治”打下了基础。
村民殷绪德今年70多岁,患高血压多年,得益于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镇卫生院每年为他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还要根据病情进行4次随访。日常用药都是由来访的医生现场指导,平时拿药打针都可以在村卫生室实报实销。
目前新泰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处、精神病专科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18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村卫生室731处。近5年来,新泰市先后投资3.2亿元,实施卫生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在农村,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处医疗服务站点,极大地方便了就医群众。
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得实惠
作为全国和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新泰市将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中医院、市精神病院确定为试点医院,自2012年12月31日起,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严格使用基本药物制度规定的647种药品,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管理制度。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以普通流感为例,花费从原来人均30多元降低到了人均10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乡村及市级医院药品价格下降幅度分别达40%、15%。
群众花钱少了,药品无利可图了,会不会影响乡医的收入,从而影响医改的成果?对此,新泰市建立完善了补偿机制。一方面在政府实施财政专项补助的基础上,由政府购买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另一方面乡村医生收取的一般诊疗费,通过新农合报销实行收费补偿。对公立医院积极开展内部改革,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引入竞争机制等,逐步建立起了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疗改革关乎民生福祉,医改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是由“有病进医院”变为“日常重预防”,真正让“报销”变“保健”。为此,新泰市先后组织了医务人员义诊、免费健康查体、发放宣传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家等多种活动,完成了20处乡镇卫生院和300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开展了以“三通四改五通六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卫生系统树立起一流的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