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栋(前排右一)带领战士对受伤游客施救(资料片)。
◆10月26日,在2014年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发榜仪式上,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泰山中队指导员程国栋榜上有名。11月6日,程国栋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见习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李金华
救助遇险游客300多人
救援是消防战士的天职,程国栋所在的泰山中队每年都会接到七八十起救援任务,其中以抢险救援和山岳救援为主。
11月3日,程国栋带领战士刚刚完成一次山岳营救。一位驴友因失足掉下悬崖,幸好被生长在峭壁上的大树一拦,掉在了断层上。谈起当时的救援场景,程国栋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11月3日上午8时,程国栋接到命令,到天烛峰景区增援。他与10余名战士立马换上救援服,带着装备向事发地出发。当时坠崖者位置已经确定,程国栋本以为能很快到达出事地点,结果却花了四个多小时。
“我们背着十五六公斤重的装备,翻越了六七个山头,到了中午才赶到那。”程国栋说,战士们来不及休息,午饭也没顾得上吃,赶紧卸下装备,实施救援。
悬崖高约百米,几乎是垂直角度,坠崖者在山崖下约20米的位置。程国栋带领战士徒手攀壁,找到坠崖者,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绳索将其放到崖底,这个过程持续了约半个小时。随后战士们用担架将伤者抬起,五六人一组,轮番上阵,一路走了约三个小时。直到把伤者抬上救护车,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我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完成这样一次大的救援,通常一两天才能休息过来。”程国栋告诉记者,“山岳救援最难的其实是对求助者准确定位。记得有一次,一位坠崖者凌晨报警求助,“我们救援期间,能听到求助者的呼声,但就是找不到他的位置,当时花了几个小时才将其找到。”
自工作以来,程国栋所参与的抢险救援达3200余次,救助遇险游客300多人。在他任职期间,泰山中队2010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泰山卫士”荣誉称号。
每年训练要跑52万级台阶
13年前,19岁的程国栋高考成绩不理想,大学梦破碎了。当时正赶上部队征兵,父母建议他去部队锻炼一下,程国栋认为当兵虽然苦点,但至少能在部队上学习,兴许还能考上军校。果然,入伍后第二年,他就考上了军校。2006年被分到泰安公安消防支队工作,成了一名消防警官,2009年又被调到泰山中队,一干又是6年。
“你看到靠近山顶那个建筑了吗?那是南天门。”程国栋指着记者身后的山峰说,中队距离南天门不远。
中队一共有18名消防官兵,训练、出警几乎占据了他们整个生活。蜿蜒起伏的防火线,是他们10公里拉练的“跑道”;纵横连绵的山脉,是他们实地演练的“战场”。
“十八盘有1800多级台阶,全长3.5公里,一般人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攀爬,而我们只用半个小时。”程国栋说,像这样的练习,他们一般每周要做两三次。“我们每人平均每年要跑52万级台阶、520多里山路,通过这样高强度地训练,每个战士都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一副铁肩膀。”程国栋说。
像大哥一样关心战士
因居于高山,环境恶劣,程国栋与战士们的日常生活也变得异常艰苦。他说,山顶冬天的温度会达到零下30℃,风力有时会达到10多级,“即使穿上军大衣,也会被冻透。”
现在虽然才11月份,但山上的温度已是零下,自来水管早已被冻住,幸亏中队不远处有口水井,平时他们就从那里挑水。然而水井不只供应着中队18名战士喝水,周围餐馆饭店的日常用水也要取自那里,一口水井常常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我们满山找泉眼,有时为了打水要跑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程国栋说。
中队里的给养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平时一周一次。“天好时,就用车将菜运到中天门,然后再经索道运到队上。”程国栋说,这样既方便又能节省时间。可是每逢冬天下雪,索道停止运营,山路也被封了,战士们为了取粮,只能徒步到山下,“我们采购完食物后,从别人那里借来推车,将菜推到中天门,然后再用背篓将食物背到南天们。”程国栋说。
吃饭时如果发现某个战士吃得少,他会跑去询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战士感冒了,他会陪着去看医生。“我这个指导员管的事比较杂,不只管教育,管训练,还得管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程国栋说,“我希望自己在他们心中不只是指导员,更是他们的大哥。”
由于工作繁忙,程国栋给自己放假的机会很少。他说每年他都会有20天的休假,但从2006年以后,他只休过两次,一次是结婚时休了5天,一次是儿子出生时休了两周。
说起自己的儿子,程国栋一脸幸福的表情。他说,儿子才两岁,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他,幸好部队允许他一周在家里呆一天。“这一天我几乎拒绝了所有的朋友邀约、同学聚会,只想呆在家里陪着儿子。”程国栋说,他害怕儿子把他当成陌生人,不找他抱,不找他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