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市民致电本报热线6982110反映,龙潭路与泮河大街立交桥形成“劳务市场”,影响交通。记者走访发现,这样的劳务市场,泰城有十多处。虽然这群打工者每天都在街上等活儿,但日子并不好过。
一见有车停下来 工人都围上去找活
11日一大早,龙潭路泮河大街立交桥上,许多务工者聚集在路边等活。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人聚集在龙潭路泮河桥北端,三五成群地聚着聊天。每当有车停下,就会有一大群劳工围过来抢着接活。路边停放着近百辆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等,连绵几十米长,数十米宽,非机动车道几乎被占满。自行车、电动车经过,被人群挤到马路中间,与机动车混行。
经常过路的市民王先生说:“每次路过这个地方,得特别小心,大半马路都被占,不时还有人穿来穿去。”一位出租车司机也说:“每天早上,这里都特别堵,要是没有这个‘劳务市场’,能空出十几米宽的路。”
一位在路边等活的瓦工说:“这个市场有年头了,2005年我就在这里等活。”这位瓦工称,也知道都聚在这里对交通有影响,“但是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都到这来等活,人家有活就上这来找人。”
交警二大队交警表示,曾安排专人执勤,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就到达该路口,执勤民警站在路边劝解众人将车辆停放在马路以外,让开人行道,但是交警一走,劳务人员立刻返回路边。
这样自发形成的市场 泰城及周边有十几处
记者走访发现,除泮河大街和龙潭路立交桥上的劳务市场,泰玻大街和龙潭路路口、东湖公园、下河桥等处也有等活的马路市场存在。等活的工人告诉记者,在省庄十字路口、十里河、旧县、满庄等地都有马路劳务市场,全加起来有十几个。
说起泰玻大街东头马路劳务市场的形成,50岁的黄先生说,早在1987年至1988年左右,附近路口不远有个大集,有人站在路边找活,后来找活的人慢慢都集合在路口位置,逐渐形成规模。黄先生说,从泰玻大街路口向北,一直到泮河大街立交桥,基本上都是找活的。
今年59岁的程先生说,最近10来年,他一直在东湖公园附近等活,后来大家也知道这个地方能找到干活的工人,都来这个地方,慢慢形成了规模。
不少人几天都不开张 挣不到钱不好意思回家
11日上午11点多,在泰玻大街路口马路劳务市场等活的工人加起来不到100人。工人说,绝大多数人都回家吃饭了。“每天早晨六七点钟,等活的有上千人,向北一直到南外环立交桥都有等活儿干的。”程先生说。
每天到底有多少人找到活,很多工人都说“很少”。黄先生相对比较有威望,从早晨6点至12点,依然没把自己推销出去。“每天能找到活的,连四分之一也不到。”黄先生说,他算是技术工人,平均两三天才接到一个活。
程先生说,交通工具是辆自行车,远处的活不能及时到达,很多人都不用他。“从过了年到现在,总共干了不到60天的活。”
像程先生这样很久不开张的大有人在。今年55岁的于女士,等了4天也没找到活,一个活只挣了40块钱。“她家里有个残疾老公干不了活,一家4口人还有俩在上学,很不容易。”旁边的工友说。
今年42岁的孙先生,在泮河大街立交桥等活儿等了5天,因为没找到工作,前天晚上刚和媳妇吵了架,两个孩子上学,挣不着钱不好意思回家。孙先生经常在工地干活,一年能赚一万多块钱,至今连个手机都不舍得买。
等活儿的多是老面孔 平均年龄在55至60岁
记者从20多个被采访者中发现,等活儿的工人年纪多在50岁开外,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了。工人反映,等活人群平均年龄在55岁至60岁左右。“前几天有个老头,75岁了还拄着拐杖来等活,一天收20块钱就给人干。”袁先生说。
周女士说,她主要靠给人打扫卫生,干保洁,从9月份到现在还没找到活。她的午饭是两个火烧和一包麻辣片,站在路边草草吃完。“我们都是壮工,靠给人装卸、搬运等为主,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泥瓦匠、木匠已经算是技术工了,比较吃香。”
在财源大街东头的“劳务市场”上,大部分劳工年龄都在50多岁。记者随机采访的十人,年龄最大的69岁,8人50多岁。
因为年纪偏大,干的都是体力活,他们从事大多为短工、零工或者钟点工,工资日结。工人表示,干那些长期的活时间不自由,害怕工资拿不到手。
在这找活的,大部分都是男性,现场的四五十人当中,记者只看到一位女性,据了解她是跟着丈夫一块干刮仿瓷。
几乎没有人 愿去正规市场找活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不和谐一幕。一辆黑色轿车停路边招工,一工人上前询问驾驶员却没被录用,驾驶员找了另外几个工人。没找到活儿的工人立刻将车围住,不让离开。
“是不是嫌我力气小,为什么不用我?”工人嘴里不依不饶,驾驶员下车理论也被团团围住,无奈掏出手机要报警才被放行。车刚调头,几个工人又大喊着,“一天50块钱用不用,我给你干。”向被100块钱招走的工友挑衅。
“人员太复杂,什么人也有。”泮河大街立交桥上,等活儿的韩先生说,经常因为抢活起争执。“谁抢到算谁的,总不能三五天不开张,光站在一边,那只能等着挨饿。”
不少工友表示,他们也想能有统一的管理,让大家都平等的就业机会,或者是有一个用工平台,需要就电话联系,不用整天在这候着。
记者了解到,距离龙潭路泮河大街立交桥的马路市场约一公里的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二、四、五都有“人才大集”,原则上农民工务工者和用工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到人力资源市场来找活或招工,但很多工人都不愿意来。不少工人说:“没文化、也不能干长期工,在那里没有我们能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