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编织袋上山。宋晓彤 摄
擦拭汗水。宋晓彤 摄
每一个订户是带着对邮政的信任来订阅报刊的,不能让订户失望。每一份报刊是我们对订户的一份承诺,必须全身心地去做好工作”。岱岳区下港乡投递员徐西国说,他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24个春夏秋冬,由于下港乡山路多,他每天要翻山越岭将邮件、包裹、化肥等送到村民手中。
翻山越岭将信件送到村民手中
4月10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岱岳区下港乡邮政局,42岁的投递员徐西国在办公室分拣报纸,准备踏上今天的第二次征程。只见他穿着一身橄榄绿的工作服,戴着鸭舌帽,瘦高个,皮肤黝黑,眼角上刻满皱纹,鸭舌帽下藏着银丝,把刚分拣好的上百份报纸放在摩托车的邮包内,而这已是他换的第4辆摩托车。由于要送上百份报纸和邮件,山区道路崎岖,有些村民住在半山腰或是山头上,他每天骑着摩托车要跑上3趟才能送完,而已经在这平凡的岗位辛勤耕耘了24个春夏秋冬。
报纸和包裹准备就绪,本以为要出发,徐西国又钻到办公室抗来一个编织袋说:“一个老大爷要让我给他捎些洗衣粉。”用麻绳把包裹和洗衣粉捆绑结实,徐西国一踹油门驶向赵峪村。他骑着摩托车沿着山路爬了个坡,拐了几个弯儿,又穿过一条满是沙石的土路,终于来到58岁的李世莲家,将装着樱桃大全书籍的包裹亲自送到老人手中,他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在挤过不足半米的小道到达马蹄峪村的一户人家时,由于家中无人,徐西国只能下午再送上一次,而翻山越岭却因家中无人白跑了一趟的事情不计其数。徐西国装好行囊,骑着摩托车连爬了几个坡,突然在一个较平坦的地方把车停下,记者环顾四周,周围全是山,并没有人家,只见他把编织袋抗在肩上,往山头上指了指说:“大爷家在山顶。”随即扛着五六斤重的编织袋往上爬。记者往山上一瞧,山上陡坡多,也没有路,只有一条绕着弯的山间小道。记者紧跟其后,爬了三分之一,就已累得气喘吁吁,而小道上布满土石,有些石头并不是固定的,脚踩在上面很容易滑倒,身后就是陡坡。徐西国健步如飞地往上爬,中途也不休息上一下。“隔上几天我就上山送件,上山下山得用50来分钟,有时扛着五六十斤的化肥。”徐西国说。
突然传来几声狗叫,徐西国说:“要到山头了。”此时汗珠已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听到响声,78岁的尹绪忠迎了出来,接过编织袋,老人感动地说:“我身体不好,每次他都送到山上,这一送就是10多年。”眼看到了饭点,为了表达车踏上投递路
把邮件、包裹亲自送到手,徐西国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而每天他都在曲折的山路上前行或是在陡峭的山坡上往上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直在坚持着。说到如何成为一名投递员,徐西国说:“我父亲就是一名投递员。”1990年7月8日这一天,徐西国成了岱岳区下港乡的一名乡村邮递员,穿上了他在梦境中都无限向往的那一身邮政绿。因为在他童年的记忆里,身为邮递员的父亲让他从小就对邮政事业产生了浓厚的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成了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一至于在他18岁那年高中一毕业,就毅然放弃高考学习深造的机会,经向邮局申请同意后,接过了整整工作33个年头、因患病已无法从事正常邮递工作父亲的投递车,开始了他自己的邮递员生涯。如今,这身橄榄绿已陪着他走过了21个春秋,并且依然跳动在大山深处层峦叠峰中的每一个村落之间,像天使一样播撒绿色和希望。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都认为邮递员的工作很单一,无非就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人们送来信件和报纸……可徐西国所在的下港乡,是一个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531个居民点的纯山乡。境内拥有大小山峰200余座,全乡1.1万户、4.2万村民就象繁星一样点缀在大山深处的沟壑之中。这就意味着要在崇山峻岭的环绕里,每天要把邮件及时送到村民手中是何等的紧张和繁忙。就是这样,他都坚持每天义无返顾地重复同样的动作,丈量天成不变的路径,蹚过潺潺溪流,走过蜿蜒崎岖的山路已是家常便饭,就连布满乱石杂草的河床也都变成了他的“邮路”。
刚参加工作时,徐西国骑着自行车,背着邮件包,到处去送邮件,扛自行车翻山沟、攀山梁是常有的事,有些山没有路,只能淌着酸枣树和荆棘往前走,腿上扎满了刺,胳膊刮出血口子。
在1998年前,运送邮件的专车还不能直达下港乡邮局驻地,徐西国每天中午12点半准时出发,骑自行车走30多里到另一个镇上接车,把“出口”的邮件带出去,再把“进口”的报刊、邮件驮回来。在这20多年间,徐西国已骑坏了多辆自行车,换了4辆摩托车。
舍小家为村里老百姓服务
2002年夏季的一个阴雨天,当徐西国骑车经过狭窄的乡间小道时,由于路滑,一不小心,滑到了离路面四、五米深的玉米地边沟里,摩托车重重的压在身上,非常庆幸的是只是摩托车的排气管把他的腿烧伤,并扭伤了左脚,当时吓了一跳,只见他的脚面白泛泛的一片,以为是露了骨头,仔细一看,原来是排气筒太热,把他的脚面表皮粘下来了一块,到医院只作了简单地包扎,第二天肿起老高,穿不上鞋子,他还是很庆幸,好在是夏天,可以穿着托鞋,虽然规定不能穿托鞋上班,但是没办法,他只好穿着托鞋上了半个月的班,没有因为伤情请一天假,休一天班。直到现在他的左脚经常习惯性的扭伤,脚面留着那难以忘却的伤疤。
2008年的正月22日是他痛心难忘的日子,上午10点半左右,他接到已经怀孕5个月妻子的电话,感觉身体不适,他随即赶回家陪妻子去乡卫生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已经出现流产症兆,建议立即去县医院作保胎治疗,事不宜迟,他立即打电话叫来妻妹乘车同去县医院,12点左右,经过检查,在给妻子打上吊瓶后,想到手头上还有工作没有做完,只好留下妻妹照顾妻子,因为家中还有上学的女儿,病重的父母,打算第二天如果情况好转,就接回乡卫生院治疗。第二天上午11点妻子打来电话时,他正在投递途中,妻子哭着对他说,孩子已经保不住了,医生让签字做手术,他回复了一句,“让签你就先签上,孩子咱不保了”,妻子听后,委屈的哭着说:“医生说是让你签,要不你就别来了。”当他赶到医院含泪签上名字时,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做完手术已经是4点多了,他在医院守护着妻子,整整一个晚上他都没有合过眼,想了很多很多——如果不是妻子照顾病重的父母,如果不是料理繁重的家务,如果不是自己总那么忙,能替妻子分担一些家务,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手术后,按照医生的要求,需住院七天,可他想到工作便和医生商量,第二天复查以后,回家治疗,医生在了解了他的实际情况后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二天下午他就和妻子带着伤感打车回到家中。他把伤痛压在心底,下午照常上班。直至半年以后,他的一位同事问他,该喝你的喜酒了,可他只是淡淡地说:“孩子早就没有了。”
正月里正是销售肥料的旺季,不影响正常上班,再利用业余时间销售肥料,再盖房子,他的精力绝对达不到。便和妻子商量盖房子的事拖后,等过了肥料销售旺季再动工建设。5月1日下午6点多,马蹄峪村的曹学儒大哥给他打来电话要买两袋化肥,明天早上种姜用,当时他的父亲由于病情危重,他正陪在父亲身边打吊瓶,因此答应第二天一早送去,晚上8点30分的时候,父亲病情加重,就不幸病故在借助的邻居房子里。
任劳任怨不断开拓服务领域
徐西国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只有把细致如微的服务让客户满意才是自己的第一目标和最大追求。为了让订户收看及时,他就分别将报纸送到一楼和二楼的八个科室,同时也就杜绝了报刊的丢失,极大地方便了订户,也形成了固定订户。同样是在乡机关大院的30多个部门单位所订阅的各种报刊和杂志,本该由机关传达室负责收分和发放,也是由他直接送到每个办公室。“每一个订户是带着对邮政的信任来订的,不能让订户失望。每一份报刊是我们对订户的一份承诺,必须全身心地去做好工作”。徐西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随着邮政事业的快速发展,邮递员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单一的送报、送信件,还增加了涉及面广的服务内容。对此,徐西国在做好征订、接收、分发报刊、信件等常规服务工作的同时,拓空间、挖潜力,不断开阔服务领域,放宽服务视野,力求在做大做好上作文章。马蹄峪村是徐西国“管辖”服务的一个纯山村,七沟八梁十三岭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全村百十户人家就零星点缀在一个五六里长的马蹄型山坳里,以盛产板栗、山楂、桃杏等干鲜果品为主,果树品种多,果园面积大,果农需求的优质化肥和农药自然就多。
趁着星期天,徐西国用自家的农用三轮车拉了十几袋农邮复合肥来到了马蹄峪村,与他相熟的几位村民迅速围拢上来,向他打探各种讯息。徐西国一边向围拢上来的村民们发放邮政农资业务宣传单,一边回答着乡亲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关于邮政农资的质量和功效方面的保障。
邮政服务“三农”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农村支局,农资的配送和便利在偏远的山乡彰显出较强的生命力,更是农村邮递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服务工作,徐西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克服父母常年生病就医拉脊荒和家中翻盖房屋拖欠债务的窘况,从亲朋四邻中借来7000多块钱购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一有空闲,就走村串巷登百家门,将化肥、农药、酒水等农邮物资和生活用品送到万户千家,并向用户承诺,只要一个电话,一袋化肥他也是送货上门。自09年6月份以来,经他营销的化肥就达150多吨,连同营销的其它农资品种,累计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
原标题: “泰安好人”徐西国24年翻山越岭走在送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