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一直承载着黄河泄洪的重大使命。而如今,它又张开宽大的臂膀,拥抱不远千里、一路奔腾而来的长江水。从此,这里便成了南水北调山东段重要的调蓄水库,担当起向京津冀供水的重任。
为确保一泓碧水北上,东平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开展“碧水行动”,拆除网围1.85万亩、网箱9600家;关闭607家沿湖小淀粉加工业户,对31家直排环境企业限期治理;对沿湖、沿干线的10万亩山体进行生态修复;5万余靠渔业养殖为生的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间接或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元。
目前,东平湖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3类标准以上,核心区水体透明度超过3.5米。
5大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进入和流出东平湖的水,必须经过湿地自然过滤和净化后才能‘放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水质安全达标。”东平县环保局负责人说,他们在沿湖沿河建立的5块人工湿地达到40万亩,如同5个“水肺”成为净化水质的绿色屏障,让送到京津冀和胶东半岛的水质得到保证。
近年来,东平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沿湖沿河区域,实施了入湖口、出湖口等5个湿地净化工程,种植能够自然净化水质的芦竹、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位于县城西侧的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树木葱茏,秋菊绽放,长廊、凉亭、假山错落有致,一个个池塘内苇蒲摇曳、鱼游鸟鸣。“这里原来是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的涝洼地,粮不能种,鱼不能养,我们因地制宜建设了5240亩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废水处理能力5万立方/天。”该县环保局长孙玉河介绍,县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流进湿地里,通过填料和黄菖蒲、水葱等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进行深度降解,COD含量稳定在20mg/L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像稻屯洼这样的人工湿地,在该县还有大汶河东平湖入湖口人工湿地、旧县乡东平湖出湖口人工湿地和东平湖南岸、汇河人工湿地,对所有进出东平湖的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向污染源亮剑
为保证东平湖的水质,该县制定了严格的生态约束机制,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先后拒批高能耗、污染重的项目20多个,在沿湖乡镇建立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站10余个,并对10万亩山体进行了生态修复,加固水库25座,治理连通村庄的河道9条,关停山石开采企业90家、沿湖小型造纸厂3家,使东平湖周围的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治理。
该县旧县乡是东平湖沿湖乡镇之一,曾有着“中国粉条第一乡”的美誉,600多家加工企业分布在湖岸边,在生产淀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对东平湖及周围区域造成污染。面对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工程,该县果断地作出了关停粉条生产企业的决定。旧县乡也因此每年减少财政收入6000多万元。
在严格控制污染、做足“减法”的同时,东平开展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行动,通过政府买“绿”、植树造林、流域治理、湿地修复等,做足“加法”文章。该县西辛庄村有一片40多亩的杂树林,上千只白鹭、苍鹭在这里“安家”,每天早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围着树林或凌空盘旋,或追逐嬉戏,或水边觅食,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谈起这片树林,70岁的刘金范老人说:“这是俺村的涝洼地,十几年前,群众在高坡上种了不少树,后来很多鸟就在这里安了家,看到这个情况,镇上花了30多万元把这里保护起来,随着鸟越来越多,现在有不少都往家里落。”该县还对14万亩公益林实施政府补贴,年发放生态补偿金146万元,并且每年新增造林2万多亩,如今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
与此同时,东平农业部门对环湖周边的农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该县每年化肥使用量达到12.5万吨,这些化肥如果顺着雨水流入东平湖,会引起水域生态富营养化,直接导致水藻疯长。对此,该县农业局对农田土壤逐一检测,制定出科学的化肥使用配方,让施肥数量直接减少三分之一,对环境保护起了很大作用。
投饵性养殖一去不返
“刚下到水里没几年的网围和网箱,现在说拆就拆了,真有点舍不得。”一直靠养鱼、捕鱼为生的渔民袁长义,看着湖面上还剩下不到原来三分之一的养殖面积说,现在的经济收入也由往年的6万多元降到了4万多元,但看着湖里的水越来越清,湿地建设越来越美,心里也就理解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袁长义说,像他一样的水产养殖户在东平湖周围有上万家,遍布湖里的4万多亩网围和近3万架网箱,每年给当地渔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前几年,为了增加东平湖库区群众的经济收入,这里先后发展了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脱贫增收项目。
但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确保湖水的水质成了一个“硬任务”。对此,该县下定决心取缔湖内投饵性网围网箱,实施人工放流增殖、禁渔期等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每年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300万尾以上,发挥其改善水质的生物功能。并先后整治拆除网围1.85万亩、网箱9600架,将1万亩网围、9850架网箱由投饵性养殖转化为清洁养殖生产。
“现在,全国各地的批发商户都来我们这里拉鱼,经济收入上也在逐渐的增多。”渔民赵西广笑着说,他现在养的1万多尾鱼,主要是花鲢、白鲢、草鱼、青鱼等食草性鱼种,不仅养殖成本下降了、售价高了,而且购买的人多了,更容易出售了。
据东平县水产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东平湖内生长着50多种滤食性鱼类、40余种水生植物,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明媚的阳光下,荡舟于东平湖上,举目四望,碧波荡漾,芦花飞舞,鱼游鸟飞,景色万千,让人心旷神怡。
原标题:一泓碧水向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