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阳春三月,肥城市安驾庄镇的田野间涌动着科技春耕的热潮。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穿梭,智能灌溉设备精准“解渴”,曾经的田垄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展肥沃的“一块田”。作为肥城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安驾庄镇通过“减垄增地”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为春季田间管理注入强劲动能,勾勒出一幅现代版“春耕图”。
科技“新农具”挑起春管大梁
在蔡颜子村的33.33公顷麦田里,“90后”种粮大户汪龙轻点手机屏幕,一架载重60公斤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均匀播撒肥料。“过去追肥靠人工背着喷雾器,66.67公顷地得折腾大半个月。现在无人机一会就能干完,还能根据土壤肥力精准调控施肥量。”汪龙的感叹道出了科技带来的巨变。如今,安驾庄镇已实现无人机追肥全覆盖,20公顷地的作业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两小时,肥料利用率提升20%以上。
在洼里村无人农场,333.33公顷高标准农田披上“智慧绿装”。平移式自动喷灌设备横跨田间,手机App实时监测墒情,水肥一体化系统让灌溉用水量从每亩80立方米降至20立方米。“拧开阀门就能浇水,手机上还能看苗情,种地越来越像‘玩手机游戏’。”村支书刘太钢的话里透着自豪。
减垄增地激活土地潜能
田垄的消失,是安驾庄镇现代农业变革的缩影。传统耕作中,30厘米宽的田垄占用10%左右的耕地,如今通过微喷带、航架式喷灌等新技术,6666.67公顷粮田实现“去垄平作”,提高了有效种植面积,实现年增产粮食2000余万斤。“去掉的是田埂,增加的是效益。”“一块田”顾问张宁宁算起经济账:“去年小麦亩产1416.5斤,比传统种植增产20%,节水节肥成本每亩节省100多元。”
目前安驾庄镇已建成12处智能灌溉示范区,农机合作社发展到36家,社会化服务覆盖全镇90%以上农田。
全链条服务护航春耕生产
科技的“金扁担”挑起粮食安全重担。安驾庄镇农业服务中心内,土壤检测实验室、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更新作物生长数据;田间地头,农技专家组成的“春耕服务队”手把手指导农户调控水肥。“我们针对不同地块制定‘春耕食谱’,推广镇压划锄一体机、变量施肥等10余项新技术。”镇农业分管负责同志刘传刚介绍。
在“减垄增地”示范基地,“一块田”顾问李元敏正在调试北斗导航播种机。“政府组织的集中培训让我们掌握了智能农机操作,今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至133.33公顷。”目前,全镇已检修农机具1.2万台,培训农机手2000余人,储备优质化肥1.5万吨,为春耕备足“粮草”。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安驾庄镇的探索正结出硕果。2024年,全镇粮食亩产突破700公斤,高标准农田节水率达60%。“今年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科技赋能每个生产环节。”肥城市安驾庄镇党委书记杨仁峰表示,计划2025年实现“减垄增地”全覆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肥城力量。
春日的暖阳下,安驾庄镇的田野孕育着新的希望。当科技与土地深度交融,当传统农耕遇见智慧农业,这片鲁中粮仓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
记者:郑凯
通讯员:纪宗玉 张静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李汶
3月7日,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泰安市首个政府采购“市域远程异地+独立席位分散”——城市管理辅助服务项目。标志着泰安市在政府采购交易工作领域进一步丰富评审模式,持续加快“1+N”远程异地评审迭代升级。[详细]
近日,《2025年泰安市主要农作物春耕春管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从冬小麦、春播花生、春播马铃薯和春播露地蔬菜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市主要农作物春耕春管机械化技术要点。[详细]
泰安市教育局坚持依法依规治教管校,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办学规范要求,切实规范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为接受社会监督,现将市、县关于普通中小学校违规作息、强制自习、周末节假日补课等问题线索监督举报电话予以公布。[详细]
近日,山东省工改办下发《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揭榜挂帅”创新成果(2024年度)的通知》,泰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承担的“深化电子印章应用”列为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详细]
3月5日上午,泰安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风采展示活动举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广峰出席活动并讲话。[详细]
近日,市农科院召开“科技赋能四季行,农科助力促振兴”科技下乡动员大会,号召科技工作者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深入生产一线,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加快产研用融合发展,科技助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振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