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8-8582000

通讯员qq群:4037662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首页焦点图 > 社会

泰安宁阳乡村医生张邦军 乡间行医50余载"零事故"

2015-01-19 08:20:00 作者:姜言明 张强  来源:大众日报
在大汶河畔的宁阳县伏山镇后石梁村,有一名当地妇孺皆知的乡村医生,名叫张邦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20岁的张邦军在家人的影响和熏陶下,依靠自学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行医历程中,他凭借着一根针一把“草”,践行着少花钱治好病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周边十里八村乡亲的赞誉。

      ◆在大汶河畔的宁阳县伏山镇后石梁村,有一名当地妇孺皆知的乡村医生,名叫张邦军。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20岁的张邦军在家人的影响和熏陶下,依靠自学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行医历程中,他凭借着一根针一把“草”,践行着少花钱治好病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周边十里八村乡亲的赞誉。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张强  本报通讯员 周振龙 马刚

      坚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今年72岁的张邦军出身中医世家,爷爷、父亲及岳父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中医。1964年5月份的一天,张邦军的奶奶突然得了一种怪病,家人赶忙请来了附近村的一名专治疑难杂症的老医生。按照当时的风俗,医生来到后,不是立即看病,而是首先吃饭听戏,等到看病的时候,奶奶早已咽气多时。“小时候,奶奶最疼我,这事对我触动很大,到现在还寻思爷爷为什么看不了奶奶的病,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努力学医,赶超他们。”老张回忆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毫无专业医学知识的张邦军深知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坚持学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于是,他暗下决心,每天无论多忙,也要抽出3个小时用于学习思考。“家里的中医古籍,加上岳父家里的,有100多本,我都看了一遍,对我帮助很大。”就这样,张邦军在从医的前3年里,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系统自学了《诊断学》、《内科学》,通读熟记了《脉诀三字经》、《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并留下了60多本学习笔记。在张邦军的寝室内,有一个木质床头柜,里面放满了他用过的记录本。“别看它们破旧,对俺帮助却很大,常翻一翻,有时还真能找到治病的思路。”他笑着说。

      近年来,除了钻研书本典籍之外,老张还积极摸索其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据后石梁村村民说,每天早晨6点左右,在村后面的汶河堤上,总能看见七八个老人散步的身影,其中有个总爱拿着收音机的老人就是张邦军。“边走边听收音机里的健康讲座,对自身保健有好处,还能提高诊疗水平。”老张告诉记者,村里的退休教师汪泗海前几天感冒了,便根据收音机里听来的小偏方,让他将葱根、白菜根、芹菜根、香菜根和生姜片一起熬水喝,结果很快感冒便好了。

      “坚持学习是一个乡村医生一辈子的事。”秉持这样的信条,张邦军习得了村民信赖的医术,他所在的村卫生所每天门诊量达50余人次,从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

      少花钱治好病是服务宗旨

      从小就对中医情有独钟的张邦军,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和爷爷采摘中草药,等到他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时已经能辨认一百多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张邦军把病人当亲人,总是想方设法帮助病人省钱,能吃药就绝不打针。50多年来,他结合自己所学的中医药知识,研制出了上千种验方,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心脑血管病,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翻开老张的记录本,可以看到工工整整书写的一条条药方,而且每一条药方的后面都记有病例,序号已记到了1035条。他说:“每一种药方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用时还要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进行调整。这里面,有不少是我亲身试验的,比如治偏头疼的穴位封闭疗法等。”

      “少花钱、治好病是我为大伙服务的宗旨。”老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空闲之余,他对诊所空闲地和自家的承包地进行了整理,种植了天麻、金银花等50余种中草药,为前来就诊的病人免费入药,仅此一项每年共计2万余元。

      去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该镇前伏山村的续秀玲因高血压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却留下了不能说话、生活无法自理等后遗症。后来听亲戚邻居介绍,续秀玲的丈夫朱新渠找到了张邦军。根据病情,老张制订了针灸为主、煎服中药为辅的治疗方案。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听见媳妇嘴里开始冒话,并且自己拄着拐棍也能走两步了,全家都很高兴,治疗不但管用,还省钱,半个月的治疗费不过百十元。”朱新渠话语间充满了对张医生的感激之情。

      努力让乡亲们就近看病

      在张邦军的诊断治疗桌上,有一个木质出诊箱,虽然一看就有些年头了,但整理得干净利落,里面放着听诊器、血压计、村民健康档案等一些常用医疗用品。它陪伴着张邦军走遍了附近十几个村庄,走访了近万户村民。老张告诉记者:“这个出诊箱是父亲专门给我做的,用了50多年了,是俺的百宝箱。很多人都劝我把它换掉,但我始终舍不得。”

      现如今,老张的孙子张大鹏在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跟妻子一块儿留在了村诊所,并担任了所长。老张说:“大鹏很懂事,也爱钻研,我准备把自己的偏方和这个箱子都留给他,让他代我继续为大伙服务下去。”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老张充满了期待。他告诉记者,在2015年里他要继续努力降低村民们的看病成本。在他看来,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短缺、医务人员匮乏、医药费用过高制约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群众就近看病的愿望还很难实现。他打算争取点资金购进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愿乡亲们实现小病治疗不出村。

初审编辑:陶云江
责任编辑:聂艳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 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 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网特稿

重磅专题

泰安新闻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