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军照顾患病的岳父。
在东平,孟昭军这样感动了家人和邻居:
10年前,老岳父脑梗塞,他每周末奔波100公里去看望;
9年前,老岳父手术,他在医院日夜陪护,一个月瘦了10多斤;
7年前,老岳父病情加剧,他把岳父母从湖西接到东平县城,每天一日三餐亲自给老人喂流食,一天为老人擦洗一次身子,每天凌晨起床为老人翻身。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不仅没有了褥疮,而且房间里也闻不到一点儿异味。
4月2日,记者在东平县水利系统家属院见到孟昭军时,他正给老岳父喂食,47岁的他,看起来温和可亲,无微不至地照顾岳父的点点滴滴也成为岳母和家人心中最温暖的画面。在他看来,家风就是敬老尽责,孝敬老人是人生最大的责任。
日夜陪护
他坚守床前亲力亲为
“老岳父忙活了一辈子,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却病倒了。”望着床上瘦弱的老岳父刘传超,孟昭军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73岁的刘传超,是个一辈子在农村种地干石匠活的农民,辛苦劳作,供3个女儿和1个儿子上完大学,都参加了工作。2004年老人忽然走路不稳,经医院诊断是颈椎增生压迫神经,后又查出脑梗塞,小脑萎缩。老人的小女儿和小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大女儿(孟昭军的妻子)和二女儿在东平县城上班。孟昭军主动承担起带老人看病的任务。
“从县城医院到泰安市的医院,再到省里的医院,我带着老岳父去看病,找专家会诊,就是希望老人尽快康复。” 孟昭军回忆说。2005年夏天,在医院做颈椎减压手术,一个多月时间,孟昭军坚持在医院日夜陪护,为老人接大小便,擦洗身体,老人的病情减轻了,孟昭军却整整消瘦了10多斤。起初同病房的病友以为是儿子在伺候亲爹,知道真相后,都羡慕得不得了。在孟昭君看来,“岳父跟亲爹是一样的,我只是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老人病重
他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
经过手术,老人的颈椎病刚见好,脑梗塞病情却加重了。孟昭军每个周末都从县城赶往老人所在的东平县湖西老家照顾老人,来回100多公里的道路,他风雨无阻。
2005年冬季开始,由于老人的病怕冷,农村老家取暖条件差,每年天气一变冷,孟昭军就将岳父岳母接到自家居住,到第二年春天气温暖和,再回老家。尽管家里挤了点,但是照顾起来更方便了。孟昭军常说:“和老人住在一起,心里踏实。”
2012年,岳父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年近70岁的岳母一个人照顾岳父很吃力,岳父起了褥疮。孟昭军一面寻医问药,一面想办法把老人接到县城来照顾。当时,离自家不到50米有一套平房要卖,孟昭军当即决定买下住房,与弟弟、妹妹七拼八凑,筹齐了20万元现金,把岳父岳母接了过来。有人说:“没有跟原房主拖时间压价,多花了1万元。”孟昭军说:“照顾好岳父,时间不等人,没有让别人把这套较近的房子抢走,多花1万元买个长期方便,值。”
为了给老人治疗褥疮,他给岳父购买了前后左右都能翻身的护理床、充气垫和空调。尽管自己并不富裕,还有20多万元的贷款,但给岳父治病花钱,他从不吝惜。听说县城有人自配治疗褥疮的秘方药膏,孟昭军硬把人家拉到家里来给岳父治疗。孟昭军每天早、中、晚至少三次到岳父家给老人清洗疮口、抹药,整整坚持了三个多月,终于将老人身上的多处褥疮治好。
推己及人
他用大爱感动身边人
立身先立德,孝心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本。10年来孟昭军一直用他朴实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对父母都非常孝顺。孟昭军的女儿有时跟他开玩笑,“老爸照顾姥爷这么精心,太棒了,够哥们,等您老了病了,我也这样照顾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对于孟昭军来说不再是书面上的空洞字眼,而是他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他曾长时间在乡镇工作,看到农村贫困老人的窘迫生活,他经常偷偷地留下身上携带的零花钱,虽然不多,但他认为,那样做心里会舒坦一些。2013年春天,东平县水利局开办“道德讲堂”,孟昭军被推举为“孝老爱亲”首个演讲人。演讲结束时,他提议在本单位设立“水利爱心基金”,每位党员干部每月节约10元,捐献出来每年集中救助5-10位农村贫困老人,立即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响应,当场就收到捐款6000多元,后经集体筛选,帮扶了6位农村困难老人。
原标题:久病床前有孝“婿”